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洋真菌
释义 haiyang zhenjun
海洋真菌(卷名: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
marine fungi
  具有真核结构、能形成孢子、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海洋生物。通常为菌丝状和多细胞,只有酵母菌在发育阶段中有单细胞出现。营养方式除粘菌为摄食式外,多为吸收式。一些来源于海洋并能在海洋生境中生长与繁殖者,称为专性海洋真菌;另一些来源于陆地或淡水,但能在海洋生境中生长与繁殖者,称为兼性海洋真菌。
  研究简史  1869年法国M.C.de迪尔约等从海草中首先发现海洋真菌。1934年,F.K.斯帕罗研究了丹麦海域的藻状菌类。1944年,E.S.巴洪和D.H.林德发表研究海洋木生真菌的论文。1961年,T.W.约翰森和F.K.斯帕罗的《海洋与河口真菌》论述了海洋真菌的分类与生物学特性。1978年E.B.G.琼斯主编的《水生真菌学进展》论述了海洋真菌形态、生理和生态方面的研究进展。1979年J.科尔迈尔等的《海洋真菌学-高等真菌》,系统阐述了高等海洋真菌的研究成果。
  分类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真菌应独立成界(King-dom mycota)。但对所属门、纲等的划分,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公认的方案。据现有记载,海洋真菌尚不足 500种,仅相当于陆地真菌种数(约5万种)的1%。包括丝状高等海洋真菌 209种,海洋酵母菌类 177种,低等海洋真菌藻状菌类(Phycomycetes)约70种。在高等海洋真菌中,有子囊菌类(Ascomycetes)149种、担子菌类(Basidiomycetes) 4种和半知菌类(Deuteromycetes)56种。
  分布  海洋真菌分布广泛,从潮间带高潮线或河口到深海,从浅海沙滩到深海沉积物中,均有其成员。海洋酵母菌和低等真菌附生于浮游生物和动物体上,因而在大洋中也有分布;高等海洋真菌的生长要求适宜的基物作为栖生场所,因此多集中分布在沿岸海域。由于海洋真菌营腐生或寄生生活,所以其地理分布的特点是取决于寄主的地理分布范围。但海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和海水水温,也是影响海洋真菌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因子。几乎所有真菌都可在小于海水中氧化钠浓度的条件下生长,因此耐盐性不能作为区分海洋真菌与陆地真菌的标志。
  来源于水深超过 500米海洋环境中的真菌,明显地具有适应高压、低温而生长的能力。现知的深海真菌只有5种,采集样品的最大水深为5315米。
  生态习性  大多数海洋真菌依赖栖住某种基物而生活,只有少数真菌不依赖基物而自由生活。根据海洋真菌的栖生习性可划分为如下几种生态类型。
  木生真菌  一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高等海洋真菌。能强烈地分解木材和其他纤维物质。它们在热带海域的分布较温带和极地广泛,在浅海环境的分布较深海广泛。在已知的 107种海洋木生真菌中,子囊菌类占76种,半知菌类占29种,担子菌类只有2种。
  寄生藻体真菌  在海洋真菌中,约有1/3的种与藻类有联系,其中以子囊菌类居多。有腐生、寄生和共生等类型。不同海藻的分布可直接影响该类真菌的分布,如在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中,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也极少发现被真菌侵染的海藻,这是由于马尾藻(Sargas-sum spp)具有抗菌作用的单宁酸物质。一般说,腐烂海藻上酵母菌的数量要高于活藻体上和海水中的数量;附在红藻和绿藻上的酵母菌数量,要高于褐藻上的。因为褐藻分泌的酚类物质能抑制海洋真菌的生长。一些海洋真菌与特定海藻结合形成专性共生的结合体,即为海洋地衣。
  红树林真菌  红树是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盐泽地的植物(见红树林生物群落)。栖生在红树林的海洋真菌多半是腐生菌,其中有子囊菌类23种,半知菌类17种,担子菌类 2种。浸在海水中的红树枢干、枝条和根部的表皮被穿孔动物、风浪或人为损伤后,极易被真菌侵入而造成腐烂。但埋在泥中的根部,则不易受真菌侵害。海洋真菌能分解红树叶片,为海洋提供大量的有机物碎屑。
  海草真菌  数量较少,其中栖居叶部的真菌较栖根者为多。海草根中含有单宁酸和其他抑制生物生长的物质,只有那些能抵抗这类物质的海洋真菌才能在海草根上适应生长。
  寄生动物体真菌  只局限于寄生在外骨骼、壳等处。海洋真菌在分解动物体中的纤维素、甲壳素、蛋白质和碳酸钙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低等海洋真菌是引起海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病害的重要致病菌。
  意义  海洋真菌与海洋细菌一样,参与海洋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无机营养物的再生过程,为海洋植物不断提供有效营养,在海洋食物链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海洋沉积物中的真菌菌丝体和酵母菌体,为海洋原生动物、底栖动物等提供了饵料的来源。某些海洋真菌能产生抗菌素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在生态和应用方面有重要意义,如降解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促进海洋自净等;利用海洋真菌加工麦麸、甘蔗渣、稻草等,制成廉价的微生物碎屑混合物,用作水产养殖中的饲料。
  海洋真菌是某些海洋动物的寄生菌和致病菌,如美国牡蛎生产区曾因真菌的侵害遭受严重损失。能引起某些海洋植物的病害,如北大西洋、太平洋沿岸和欧洲的海草曾被网粘菌属真菌严重侵染。海洋木生真菌能腐烂港口设施、防波堤及堰堤中的木质结构和其他纤维材料。某些海洋真菌能破坏海水中的人工合成材料,如聚氨基甲酸酯材料被它们穿透后会膨胀裂坏。
  参考书目
 T.W.Johnson,F.K.Sparrow,Fungi in Oceans andEstuaries,J.Cramer,Weinheim,1961.
 J.Kohlmeyer,E.Kohlmeyer,Marine Mycology: TheHigher Fungi,Academic Press,New Ycrk,197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