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连坐
释义 liɑnzuo
连坐(卷名:法学)
  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
  连坐起源甚早。传说夏启有一条军令:“予则孥戮汝”(《尚书·甘誓》)。所谓孥戮,即对犯罪者除惩罚本人外,还罪及他的妻和子。《尚书·泰誓》有“罪人以族”的记载。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连坐的制度。秦文公二十年(前746),“法初有三族之罪”(《史记·秦本纪》),即一人有罪,延及三族。后来商鞅相秦,立相坐之法:①十家为伍,有问题要互相纠举揭发,否则连坐。如不告奸,腰斩;匿奸与降敌同罪。②怠贫收孥法,对于因怠惰而贫苦的平民收录其妻子,没入官府为奴婢。③里典和伍老也因其该管范围有人“犯罪”未检举而连坐。汉承秦制,初期连坐的范围也很广泛,文帝前元三年(前 177)废收孥相坐律令(《汉书·文帝纪》),但实际上只是缩小了连坐的范围,使免坐者增多。晋时因免坐渐多而有“免坐律”。晋明帝(322~325在位)时夷三族不及妇人,凡从坐的母、妻、姐妹等皆没入官府为奴婢。唐律对谋反、恶逆、不道,凡不在族诛之列的,如年15以下的子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姐妹,都没入官府充当奴婢。但有例外:凡男夫年80及有笃疾,妇人年60及有废疾的,女已订婚尚未嫁出的,媳已订婚尚未娶入的,儿子被别人收养或出家、入道的,都不缘坐。明、清律规定:凡谋反大逆不在族诛之列的年15以下男子及母女妻妾姐妹、子的妻妾,都给功臣家为奴。清律还扩大缘坐范围,对于奸党、交结近侍、反狱、邪教诸项,都有缘坐。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在一定区域实施保甲制度,也以戒严令、行政命令规定连坐办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