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调拨价格 |
释义 | diɑobo jiɑge 调拨价格(卷名: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 price of allocated goods 中国国营商业系统内部批发企业之间组织商品流通时的结算价格。反映商业采购批发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 构成 调拨价格一般由进货价格、流通费用和利润构成,有些须在采购和销售环节缴纳产品税和营业税的农产品,还包括税金。进货价格是指工业品出厂价格或农产品收购价格;流通费用是指商品在正常经营情况下的定额流通费用;利润是指调拨价格与进货价格的差额减去流通费用额的余额。 作价方法 调拨价格的作价方法主要有两种:①顺加作价,是在进货价格的基础上,以加减的方法计算其他构成要素而形成的调拨价格;②倒扣作价,一般是在批发牌价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商品的调拨折扣率,扣除调拨差价而形成的调拨价格。 存在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为了适应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1953年4月在全国第一次物价会议上确定实行调拨价格。国营商业内部进行交换时,在批发价格的基础上打一个折扣,形成调拨价格,使销地批发企业发生的流通费用可以从调拨差价中得到补偿。而国营商业与私营商业的交换则按批发价格结算,使国营商业除了享受地区差价外,还享受调拨差价,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调拨价格初始存在的政策原因虽已消失,但由于中国商品的地区差价较小,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国营商业的正常经营,仍然保留了调拨差价。 种类 按产品划分,有工业品调拨价格和农产品调拨价格。 工业品调拨价格是社会主义商业系统内部调拨工业品的结算价格。它是从1953年随着商业系统一、二、三级批发机构的建立逐步确定和完善起来的,主要有三种:①对站调拨价格,指一级采购供应站对二级采购供应站调拨商品时所使用的结算价格。对站调拨折扣率,包括二级站和三级站的费用和利润。②对店调拨价格,指二级采购供应站对三级批发商店调拨商品时使用的结算价格。对店调拨折扣率,只包括三级店的费用和利润。③对基调拨价格,指三级批发商店对基层供销社调拨商品时所使用的结算价格。商业企业之间工业品的这些调拨价格,是在计划流通体制下形成的,其作价办法从1953~1956年大部分采用顺加作价办法,如交电、化工、煤建系统和百货、针织中的小商品。只有百货、文化用品和五金商品从1956年起改为倒扣作价办法;从1957年起石油和工业品调拨价格都逐步改为倒扣作价办法。1979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和流通体制的改革,许多商品都改为顺加作价办法。 农产品调拨价格是社会主义商业系统内部调拨农产品的结算价格,主要有两种:①产地调拨价格,又称上调价格或接收价格,是产地基层采购企业、县公司、地区公司调入农产品的结算价格;②销地调拨价格,又称下调价格,是农产品调到中心销地后,再由中心销地批发企业向周围销地分散调拨的结算价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