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释义 tiɑozheng gɑige zhengdun tigɑo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79)(卷名:经济学)
  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科学分析和全面估量当时经济形势基础上采取的经济工作方针。
  历史背景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经过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努力,国民经济停滞、倒退的局面迅速扭转,工农业生产得到了比较快的恢复。但是,在1977和1978两年,由于对“四人帮”干扰破坏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以及在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还没有得到全面清理,因此经济建设中仍然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倾向,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盲目扩大建设规模,使长期造成的经济比例失调的状况更加严重了。同时,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缺陷,妨碍各方面积极性的发挥。相当多的企业管理落后,生产秩序不正常,在生产、建设、流通、分配等领域中都存在着不少混乱现象,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针对这些情况,中共中央于1979年4月正式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主要内容   调整,就是要坚决地、逐步地把各方面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基本上调整过来,使国民经济真正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健康发展的轨道。
  改革,就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适应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积极而又稳妥地改革经济过度集中统一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整顿,就是要克服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混乱现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
  提高,就是要大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这一方针的提出,是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的结果,标志着中国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折。针对当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实际,这一方针的执行先以调整为中心,改革主要是在农村进行,在城市则在服从和服务于调整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必要的和可能的改革。随着调整工作的深入和重大比例关系逐步趋于协调,到第六个五年计划后期,改革越来越成为这一方针的中心环节,同时,改革的重点也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全面地向前推进。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是这一转变的主要标志。在1979和1980年,以至整个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期间,为了贯彻执行这一方针,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
  ①加快发展农业、轻工业,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协调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增加粮食进口和减少一些地区的征购任务,并且因地制宜地调整了作物布局和农业结构,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1985年同1978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124.4%,棉花增长191.4%,油料增长302.5%。1979~1985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196.6%,平均每年增长 10.1%,超过了1978年以前26年平均每年增长率的2倍多。与此同时,政府把发展工业消费品生产放在重要位置,在能源与原材料供应,运输条件,投资和贷款分配,外汇使用等方面优先保证轻工业的需要,从而使轻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从1979年到1985年,轻工业生产平均每年递增12.6%,许多市场紧缺商品的产量有了大幅度增加。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得到改进,直接为农业和轻工业服务的产品生产有了较快增长。整个重工业生产在调整初期有所下降,但于1981年就开始回升。到1985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轻工业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58.9%提高到65%,重工业比重由41.1%下降到35%,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
  ②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改善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政府在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通过扩大劳动就业、提高职工工资和普遍实行奖金制度等办法,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从1979年到1985年,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由175元增加到40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78%,平均每年增长8.6%。国家用大量资金建设职工住宅,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1979和1980两年,由于在提高城乡人民生活的同时,未能相应地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和其他积累性开支,致使国家财政连续出现大量赤字,部分商品的价格上涨,影响了经济的稳定。1980年底中共中央提出进一步调整经济的方针,采取果断措施坚持压缩基建规模,节减行政开支,从而迅速实现了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基本平衡。经过这些调整,长期过高的积累率逐步降低下来,1982年积累率由1978年的36.5%降到29%,以后几年又逐步有所回升,但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基本趋于协调。
  ③集中资金加强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大力节约能源消耗,努力改善燃料动力工业和其他工业之间、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总规模的前提下,国家采取发行国库券、征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开征建筑税等办法,加强能源开发和交通建设,同时积极改进能源的分配和管理,开展节约能源的技术改造,降低单位产品和单位工业产值的能源消耗。从1979年到1985年,能源消费总量平均每年增长33.7%,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6.5%。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由于能源和交通落后是长期积累起来的,这方面的建设需要较多的资金和较长的周期,节能技术改造要取得普遍明显的成效也要有一个过程。因此能源、交通紧张将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改变这种状况还要作多方面的努力。
  ④积极而又稳步地改革经济体制。农村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广泛改革和改进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城镇在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扩大工商企业自主权,改进城乡流通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和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管理,改进劳动工资制度和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尽管这些改革还是初步的,但对活跃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已经起了良好的作用,并为进一步改革积累了经验。
  ⑤全面整顿企业,提高企业的素质。1979年以后,结合体制改革,企业整顿工作逐步展开。到1981年底,各地区、各部门在整顿企业领导班子、建立经济责任制和培训职工队伍等方面已经收到一定成效,但工作发展极不平衡,整顿得好的企业是少数,多数企业处于中间状态,有些企业管理还相当混乱。根据这种情况,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又决定再用两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地对所有国营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包括整顿领导班子、职工队伍、管理制度、劳动纪律、财经纪律、党的作风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到1985年秋,列入整顿规划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已完成了整顿任务,经济效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就整个来说,整顿企业、提高企业素质的任务还相当繁重,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效果   由于全国人民认真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中国国民经济迅速扭转了重大比例严重失调所造成的不稳定状态,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到1985年底,第六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各项指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很好的形势。当然,由于经济生活中许多关系还没有理顺,必要的调整工作还要继续深入去做,特别是要进一步积极稳妥地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9: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