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业 |
释义 | ye 业(卷名:哲学) karma 印度唯心主义哲学派别通用的术语。音译为“羯摩”或“羯磨”。它的一般意义是行动、活动。在《梨俱吠陀》中,“业”常与它的反义词“非业”对照使用;前者指祭祀活动,后者指非祭祀活动。祭祀活动被认为是一种取悦于神灵的善行,可以获得神的福荫。 随着奥义书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业”这一概念有了形而上学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祭祀行动或一种仪轨,而且被认为是一种在行动之后留下的无形的影响,一种难以消失的“潜力”,支配着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叫做“行”(留在心灵上的思想烙印)、“业力”或“业因”,过去的业因决定今世的果报,现在的业因决定未来的果报(见轮回、解脱)。 唯心主义哲学承认“业”的力量的存在,鼓动人们去寻求摆脱业力约束的方法,但是它无法说清楚“业”究竟是什么。耆那教哲学家把 “业” 分为 8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决定生命长短的“寿业”、决定性质的“名业”、 决定种姓和国籍的“种业”、 决定灵魂性力的“遮业”,并认为“业”的成分是物质,具有物质的力量,限制着 “命” 的自由;破除“业”的束缚,恢复“命”的自由,只有遵循耆那教祖师的教导,克己苦修才能达到。 唯物主义的顺世论哲学对“业”的作用是否定的。印度古代六师中的末伽梨、富兰迦叶、波浮陀三人也不承认“业”的作用。近代和现代的一些哲学家如铁拉克、辨喜等都把“业”解释为“行动”,以此作为社会和政治斗争的手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