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聚煤盆地 |
释义 | jumei pendi 聚煤盆地(卷名:地质学) coal-forming basin 地史上沉积了含煤岩系的盆地,即发生聚煤作用的盆地。现今存在的煤田由于受后期形变和长期的剥蚀作用,面积小于聚煤盆地,其边界大多是侵蚀边界,很少保留原来聚煤盆地的沉积边界,因此,煤田的面积都小于聚煤盆地。有的大型聚煤盆地经历地史时期的长期改造可以形成若干个煤田,例如山西省的大同煤田、太原西山煤田和沁水煤田,在石炭-二叠纪聚煤期都属于同一聚煤盆地。因此,在进行煤田预测和寻找新煤田时,可以根据各种环境标志重建原来聚煤盆地的范围。 聚煤盆地有多种类型,其性质特征各异。反映聚煤盆地特征的基本要素是:①盆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和内部结构形态,内部结构形态是指构成盆地的地层单元的形态及其相互关系;②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即岩性、岩相类型和空间配置关系;③盆地构造样式和基底构造格架;④盆地的沉降特征,通常用地层厚度来判断;⑤含煤特征,包括煤层和煤质两个方面。 聚煤盆地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成因的和非构造成因的两种。 构造成因的聚煤盆地是岩石圈形变的产物,通常分为拗陷型盆地和断陷型盆地两种基本类型: ①拗陷型盆地。其底面呈波状起伏,故又称波状拗陷型聚煤盆地(图1)。 ![]() ②断陷型盆地。它的形成与裂陷作用有关(图2), ![]() 盆地演化过程中其基本类型和形态常发生转化。断陷转化为拗陷是较普遍的现象。从而形成复杂类型的盆地(图3)。 ![]() 非构造成因的聚煤盆地有多种类型,河流、冰川作用造成的侵蚀盆地。此外,在古火山口洼地形成湖沼而形成聚煤盆地。盐丘发育的地方,岩盐溶解流失后,地面发生沉降,亦可形成聚煤盆地。非构造成因的聚煤盆地大多规模较小,含煤岩系很薄,难于形成大规模煤聚积。 聚煤盆地的总体特征与大地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常以盆地的大地构造性质为成因分类的基础。资源潜力最大的聚煤盆地类型是: ①地台内拗陷盆地。也称克拉通内盆地,如中国的华北石炭-二叠纪盆地,大同侏罗纪盆地,美国的密执安和伊利诺伊石炭纪盆地。 ②前陆盆地。此种盆地分布于造山带和大陆地块之间,世界上许多特大型煤盆地如阿伯拉契亚石炭纪盆地、连斯克白垩纪盆地等属于此类。 ③裂陷槽盆地。此种盆地分布于大陆地块边缘,与造山带斜交,如苏联的顿涅茨盆地。 ④断陷盆地和裂谷。断陷盆地面积并不很大,但常有巨厚煤层发育,盆地又常成群出现,如中国东北部阜新和霍林河中生代煤盆地。裂谷是大型的复式断陷,德国下莱茵煤盆地即莱茵第三纪裂谷系的组成部分。 参考书目 武汉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编:《煤田地质学》上册,地质出版社,北京,197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