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英帝国特惠制
释义 Yingdiguo tehuizhi
英帝国特惠制(卷名:经济学)
British imperial preference
  英国和自治领、殖民地之间关于实行互惠关税的协定。于1932年 7月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的帝国会议上缔结。
  历史背景  1932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十分激烈。经济上和技术上日益落伍的英国,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比其他国家都大,而商品的竞争能力却弱于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在经济危机中,英国的出口贸易额下降了一半以上。英国不得不放弃它长期执行的自由贸易政策,转而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宣布对进入英国市场的外国商品,一律征收10~33.3%的从价税。与此同时,英国加强了外汇管制,并逐步组成了英镑集团。参加英镑集团的国家之间可以自由兑换外汇,而对集团外的外汇交易则实行严格的管制,以保护英镑集团的市场。由于英国征收保护关税,势必影响到与英国有密切经济联系的自治领和殖民地。为了使英国与自治领、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关系不致因此受到危害,并通过进一步发展相互之间的贸易来保护和扩大英国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因此,英国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之间建立了关税同盟性质的帝国特惠制。
  主要内容  根据渥太华帝国会议的协定,帝国特惠制的主要内容有:①英国对来自自治领和殖民地的进口商品,给予关税优待,其中大约有80%的商品可以免税输入,其他约20%的商品也只征10%左右的低关税。②英国保证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限制从自治领和殖民地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③英国的工业品在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要相应地享受优惠待遇。④自治领和殖民地在拟定关税政策时,要接受英国的建议,对从英国以外的国家输入商品要征收高额关税。为了执行渥太华会议的协定,英国又分别与各自治领和殖民地签订了一系列协定,明确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英国商品所给予的优惠。这些协定一般都将对英国商品征收的进口关税减至商品价值的20%,大大低于对其他国家的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作用与废除  帝国特惠制的建立,对英国从自治领和殖民地输入廉价的粮食和原料,防止其他国家向英国传统市场的渗透,提高英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加强对自治领和殖民地的控制和剥削,都起了重要作用。1929年自治领和殖民地在英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 44.4%,1938年增加到49.9%;同期,自治领和殖民地在英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也从29.4%增至40.4%。帝国特惠制从表面上看是互惠的,实际上是英国继续独占自治领和殖民地市场、固定它们之间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的一种手段。
  帝国特惠制也是防止其他国家的垄断资本染指英国势力范围的手段,因而遭到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强烈反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曾乘英国经济困难要求“援助”之机,一再迫使英国放弃帝国特惠制。在英国要求参加西欧“共同市场”时,“共同市场”国家也把取消帝国特惠制作为允许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条件之一。经过讨价还价,英国最终不得不同意在经过一段过渡期之后取消帝国特惠制。这样,在70年代末,帝国特惠制便结束了它40多年的历史而被废除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