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白血病反应
释义 leibaixuebing fanying
类白血病反应(卷名:现代医学)
leukemoid reaction
  机体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一种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反应,即白细胞总数增高,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稚细胞。是继发于某种疾病的一种血液学异常。表现颇似白血病,而事实上并非白血病,随原发病的好转,刺激因素消除,类白血病反应也迅速消失。
  分类  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细胞形态分为粒性(嗜中性或嗜酸性)、淋巴和单核细胞性;按细胞总数量分为白细胞增多性和白细胞不增多性。急性、粒细胞性和白细胞增多性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50×109/L,血中出现中、晚幼粒细胞,有时也可见少量原始粒及早幼粒细胞;其次是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周围血淋巴细胞常超过40%,偶可出现幼稚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时,周围血单核细胞超过30%;白细胞不增多性类白血病反应较少见,血中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
  病因  类白血病反应多见于各种感染和恶性肿瘤,其次为化学药物中毒、过敏反应、大出血等。
  感染  ①细菌感染,如肺炎、流脑、痢疾、骨髓炎、胆囊炎、败血症等。白细胞显著增多超过5万,一般不超过100×109/L,超过200×109/L者罕见。血片中杆状核、晚幼及中幼粒细胞增多,并可见少数早幼粒细胞,个别病例出现原始粒细胞。血象类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某些感染如结核病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原始加早幼粒细胞可高达50%以上,类似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时也可引起单核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②病毒感染,如水痘、麻疹、风疹、乙型脑炎等,可引起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③寄生虫感染,多引起嗜酸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恶性肿瘤  见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肾癌等,以上各类癌肿均属腺癌,易转移至骨髓引起类白血病反应(多数为粒细胞性,少数为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常合并贫血,称骨髓痨性贫血。
  其他各种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芥子气中毒、有机磷中毒等)、大出血、急性溶血、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等均可并发类白血病反应。各种药物过敏、皮肤病、结缔组织病、过敏性肺炎等可引起嗜酸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发病机理  尚未明确。有人认为细菌、病毒毒素、缺氧、免疫反应和化学药物等特定因子刺激,损伤骨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刺激骨髓组织导致造血细胞增生活跃,因而骨髓腔内压力增高促使大量幼稚细胞通过损伤的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此外刺激因子还可使血流加速,促使骨髓储存池内大量白细胞进入边缘池和循环池,因此,外周血可见幼稚细胞出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有原发疾病的存在及其临床表现,结合血象及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确诊。和白血病的鉴别要点为:类白血病反应若原发疾病去除后,血象可恢复正常;血小板及白细胞常正常;粒细胞内有中毒颗粒;血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及积分明显增高,借此不难和白血病区别。此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ph'染色体多阳性。
  治疗  治疗原发病,随原发病好转或痊愈,血象即恢复正常。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