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转换断层
释义 zhuanhuan duanceng
转换断层(卷名: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
transform fault
  板块边界的一种类型,它是连接洋脊(也称中脊)与洋脊、洋脊与海沟、海沟与海沟的走向滑动断层,断层错动在其两端突然终止,转换成洋脊的拉张或海沟的挤压。
  1965年,加拿大学者J.T.威尔逊首先提出转换断层的概念。至1968年,由于W.J.摩根等人的论述,转换断层成为板块构造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
  特征  转换断层多见于大洋中脊区域,表现为一系列切截洋脊的横向断裂带。沿断裂带两侧,洋脊及其磁异常条带均平移错开,错开幅度达数十至数百公里,少数可达千公里以上。断裂带在海底地形上表现为海底岭脊、沟槽和崖壁。断裂带常与洋脊轴线近于垂直,貌似把洋脊错开的平移断层。但由于洋脊轴部为海底扩张中心,海底岩石圈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致使断裂带的活动表现为转换断层性质。
  转换断层与一般平移断层的区别在于:①平移断层的活动沿断裂带整个长度发生,而转换断层的错动则局限于脊轴之间的段落(图1中BC段),在与脊轴相交处错动骤然终止。②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错动方向恰好相反,如图1所示转换断层为右旋,平移断层为左旋错动。③平移断层持续活动会使两侧脊轴之间的错开幅度越来越大,转换断层的活动却不能使错开幅度增大。地震资料表明,断裂带地震活动只发生于BC段,BC段以外则为断裂带被动段落(AB、CD段),其两侧海底向同方向推移。此外,震源机制显示活动段落的错动方向与洋脊的视错动方向相反,证实横断洋脊的断裂带确属转换断层性质。既然横向断裂带不是后期形成的错开洋脊的平移断层,它们很可能与洋脊同时或更早形成。
 


  类型  转换断层有多种类型(图2)。横断中脊的断裂带是最常见的一种,称中脊-中脊型转换断层,它们大多展布在洋底,个别出露于陆上,如北美西部的圣安德烈斯大断层。此外,还有连接中脊与海沟的中脊-海沟型转换断层,以及连接海沟与海沟的海沟-海沟型转换断层。有的转换断层尚兼有拉张或挤压分量,从而又有拉张型和挤压型之别,前者也称泄漏型转换断层。
  研究意义  转换断层是由海底扩张引起的,断层两侧海底的推移方向就是海底扩张的方向,所以转换断层的发现和验证,为海底扩张说提供了重要证据。转换断层概念的提出,还使人们认识到,洋脊与洋脊、洋脊与海沟、海沟与海沟之间都可以由转换断层连接起来,洋脊、转换断层、海沟(或活动造山带)作为地球表面上相互交接的地震带,它们连绵不断,首尾相连,将岩石圈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板块。转换断层为三种板块边界之一。纯剪切的转换断层,既无新地壳的生长,也无老地壳的破坏。可见,转换断层概念的确立,是海底扩张说发展为板块构造说的关键一步。
  转换断层的走向标出了板块旋转运动的方向。摩根、X.勒皮雄等根据转换断层的走向,求出了一系列板块旋转极的位置,进而描绘了现代板块运动的全球图像,当转换断层的走向出现转折,就意味着其邻接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以及旋转极的位置发生过变化。转换断层乃是板块运动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