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裙带菜
释义 qundaicai
裙带菜(卷名:农业)
Undaria Pinnatifida
  褐藻门褐藻纲海带目(Laminariales)翅藻科(Alar-iaceae) 裙带菜属。是海带类植物中的暖温带种类。为太平洋西岸所特有。从中国浙江的渔山岛附近北纬29°起,经黄海、日本海到日本北海道西北端北纬45°附近均有分布。其中资源比较集中的为日本太平洋沿岸从宫城、岩手经青森到日本海北海道西岸,南日本海的岛根、长崎到朝鲜的全罗南道、庆尚南道沿海一带。主要生产国为日本、朝鲜和中国。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嵊山、山东及大连沿海。有产于浙江沿海的南海型种和山东、辽宁沿海的北海型种两个生态型种。滋味鲜美,是主要供食用的大型海藻。
  形态构造   藻体褐色或黄褐色,明显分为叶片、柄和固着器3部分。固着器发达,呈叉状分枝,附着岩礁的后尖端变粗,用以增加附着面积。柄在固着器与叶片之间,幼株隆起,大棵扁压。随着藻体的长大,柄的基部两侧长出较宽的侧边并长成扭曲的皱褶,其肉质厚且富有胶质,称为孢子叶。裙带菜为居间生长,生长部在柄与叶片之间。柄伸入叶片之间为中肋。叶片幼时为桃形或长叶形,无缺刻,继续生长成为羽状深裂叶片,薄且柔软,老成后增厚并出现波褶。叶片分为表皮、皮层和髓部 3层。表皮和皮层之间有粘液腺。髓部由丝状细胞与喇叭细胞组成,叶片上散布许多黑色小斑点,为毛窝所在,内生许多白色毛。孢子叶成熟后,其上密生大量棒状游孢子囊。(见彩图)


  生物学特性   裙带菜分孢子体和配子体两个世代,并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孢子体为大型藻体,营无性繁殖。水温在13~24℃时,孢子囊成熟并放散游孢子。之后藻体从叶片顶端逐渐枯萎死亡。游孢子能游动,在浅海的岩石等生长基上附着后发育成配子体。雌配子体一般由数个细胞组成,成熟时每个细胞发育成有一个卵的卵囊,并排卵。雄配子体由多细胞组成,细胞显著比雌配子体的小,成熟时形成精子囊并排出精子。卵受精后分裂为2个细胞,成为一个幼孢子体。配子体生长、发育成幼孢子体的上限温度为25℃。
  裙带菜生长于低潮线以下至2米深的水层中,耐风浪冲击。在外海激流中生长的藻体可高达2米,内湾生长的则较矮小。生长在肥区的高大、色深、味鲜美,贫区的相反。
  养殖   主要采用筏式养殖。整个过程分育苗和养成两个阶段。
  育亩有海上育苗和室内水池育苗两种方法。海上育苗为筏式育苗法,育苗器由松棕绳编成。在7~8月间,将育苗器置于海面3~4米以下,当水温下降到24~25℃时把育苗器拆成 3根苗绳提到海面培养。幼苗一般于10月中旬陆续发生。室内育苗是将采好孢子的育苗器置于苗池中培育。育苗池要低于地面。育苗器为小棕绳帘子,室内采用自然光照和常温。池水须过滤。每天换水时先将表层水排出,再灌入新的培养海水,同时加足营养盐。光照强度初期控制在1000勒克斯,形成孢子体后,增至3000勒克斯,避免使用直射光。
  养成可分为秋、春二茬。秋茬于11~12月幼苗长到10厘米以上时进行。方法是将苗夹在直径15毫米的棕制苗绳上,苗距10厘米,平养于筏间。根据海水混浊程度决定放养的水深。2~3月收割嫩菜。收割后再放养春茬,5~6月收割成菜。
  除筏式养殖外,还可采用海底繁殖,即把成熟藻体和供孢子附着的石块沉设于选定的海区,使孢子自然放散并在海底自然增殖。
  加工   收割下的成菜除鲜销外,可进行淡干或盐干加工。此外,烫盐制品是以嫩菜为原料,经开水烫绿、凉水冷却后再撒精盐装袋,可以保证鲜菜的美味。70年代以后,这种烫盐制品已成为裙带菜加工的主要方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