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红斑狼疮
释义 hongban langchuang
红斑狼疮(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lupus erythematosus
  发生于人体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分为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两种类型。前者疾病损害主要局限在皮肤,预后良好,一般不影响健康;后者多见于女性,约为男性的9倍,年龄以20~40岁为多,除皮肤有损害外,尚有内脏器官的损伤。通过中西医结合,用激素加中药治疗,使此病的预后大有好转,但仍有部分病人,或因急性发作,或因内脏损害严重,或因激素的副作用而死亡。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急性发作者宜凉血清热解毒;慢性缓解期和只有皮肤损害者,宜益气养阴、补益肝肾,酌加活血祛风湿的药物。
  中医文献对此病尚无明确记载,中医治疗多按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大体属发热、痹证、水肿、心悸、胁痛等范围。
  病因病机 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虚火上炎,兼因劳累过度,日光曝晒等因素,引起外热入侵,热毒入里,瘀阻脉络肌肤,内伤脏腑所致。若热毒炽盛,燔灼营血可引起急性发作;若热邪渐退,表现为阴虚火旺、肝肾不足的证候;若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可导致气血凝滞;若病久气血两虚,则导致心阳不足。病之后期多阴损及阳,累及于脾,以致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而肿胀。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热毒炽盛之证可反复出现,甚至热毒内陷,热盛动风而发生痉厥或昏迷。病情虚实互见,变化多端。
  临床表现 盘状红斑狼疮常发生在面部,多为局限性,偶尔也可见于头皮和手足背部,为播散性。皮肤损害初起为一片或数片的鲜红色斑,黄豆大小,上覆粘着鳞屑,鳞屑下有角质栓和扩大的毛囊孔,斑片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略高于中心,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有程度不等的瘙痒和烧灼感。新损害逐渐增加或多年不增加,呈疏散分布或融合成片。两侧面颊和鼻梁间的斑片可连接成蝶形。病变在口腔黏膜上,一般表现为灰白色的小片糜烂,有时绕以紫色红晕,有时伴有色素较深的斑点,较四周低陷;在头皮上的损害,皮肤萎缩显著,伴头发脱落。病程缓慢,在晒太阳或过度劳累后病情加剧,极少数可转变成系统性,或发展成为鳞状细胞癌。少数病例可有低热,关节疼痛,冬季遇寒冷刺激,手足有暂时性麻木、发胀、苍白、紫绀现象,反复发作。甚至在夏季因情绪激动,也可发生。能自行缓解。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出现皮疹、发热、疲乏、关节炎、肾炎、贫血、紫癜、心力衰竭等症状。①皮疹。大多数为多形性,以水肿性红斑为最常见,损害为大小不等的鲜红或紫红斑片,边缘清或不清。在鼻柱和面颊者常融合成蝶形,甲周或指尖红斑瘀点或盘状损害具有特征性。除面部外,肩胛、上臂、四肢大小关节的伸面、掌跖部均可有损害。有时可见斑丘疹、水疱、血疱、紫癜、溃疡、疤痕、色素沉着等。或有弥漫性或在前额发缘部脱发。少数在唇部或口腔黏膜有毛细血管扩张的斑片或弥漫性潮红,可见点状出血、糜烂,偶有水疱、溃疡。②发热。绝大多数患者有此症状,高热、中等度热、不规则的热均可发生,但以长期低热较多见。③运动系统疾病。绝大多数患者有关节痛,伴有红肿热痛,呈游走性、多发性。有的可发生畸形,也可有缺血性骨坏死。好发于髋、肩或膝关节,表现为疼痛、活动受累或关节僵直。④肾脏。大多数患者有肾脏损害,表现为水肿,尿内有红、白细胞及蛋白质和管型。肾功能早期正常,后期可发生尿毒症。⑤心血管系统。过半数的患者有心血管损害,以心包炎最多,心肌炎也常见,或有动脉炎、静脉炎,部分病例有游走性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⑥呼吸系统。多为干性胸膜炎,或发生慢性间质性肺炎,可引起肺不张、呼吸衰竭。⑦神经、精神病变。多在急性期或晚期发生,可出现各种精神障碍,如躁动、幻觉、妄想、猜疑等;也可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血管意外、脊髓炎、神经炎等,病人有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惊厥、昏迷、偏瘫、截瘫等表现。⑧消化系统。约半数的患者有食欲减退,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水,便血等。⑨淋巴网状系统。约半数患者有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1/3病例有肝肿大;1/10~1/5病例有脾肿大。⑩眼。约1/4病例有眼底出血、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物,尚有玻璃体内出血、结膜炎、巩膜炎等。
  辨治 盘状性红斑狼疮,治宜滋阴补肾,常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系统性红斑狼疮按辨证可分以下证型:①热毒炽盛。急性发作期,皮损呈水肿性鲜红色斑片,有瘀点,瘀斑,血疱,眼结膜出血点,高热,烦躁,神昏,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苔黄糙而干,舌质红绛,脉弦滑或洪数。治宜凉血清热解毒,用犀角地黄汤;热毒内陷神昏者,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热盛痉厥者,加羚羊角、钩藤等。②阴虚火旺。病情缓解或稳定时,皮损红斑不鲜艳,低热持续不退,时高时低,口干唇燥,头昏乏力,耳鸣目眩,关节酸痛,头发稀疏,时有盗汗,大便不润,小便黄赤,或妇女月经不调,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加减。③气滞血瘀。以肝脏损害为主,右上腹部胀痛,胃纳不佳,泛泛欲吐,肝肿大,有压痛,或有脾脏肿大,皮肤有瘀点瘀斑,苔薄、舌红,脉细数。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用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加减。④心阳不足。以心脏损害为主,胸闷心悸,或有心绞痛,夜难安眠,口干舌燥,形寒怕冷,面色皎白,苔薄白,舌淡红而胖,脉细弱或结代。治宜益气养心,用生脉散、苓桂术甘汤加减。⑤脾肾阳虚。以肾脏损害为主,或由激素副作用所引起,红斑不显,低热怕冷,腰部酸楚,关节疼痛,头发稀疏,妇女月经不调或闭经,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动则气急,身肿腹胀,不思饮食,便溏溲少;或面如满月,颈项肥粗,苔少、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印,脉濡细或沉细。治宜温肾壮阳、健脾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汤、参附汤。⑥风湿热痹。见于发病初期,发热,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苔薄黄,脉数。宜疏风清热利湿,用白虎加桂枝汤或独活寄生汤加减。以上证型均可服雷公藤糖浆或雷公藤片。外治:白玉膏或黄柏霜外搽。
  护理及预防 ①避免日光照射;②注意食物营养,忌酒类和刺激性食品,水肿时应限制食盐;③避免劳累,注意保暖,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