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胎盘早期剥离
释义 taipan zaoqi boli
胎盘早期剥离(卷名:现代医学)
abruptio placentae
  妊娠20周后至胎儿娩出前的任何期间,正常位置的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的现象。全称为正常位的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期剥离或胎盘早剥。是妊娠后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威胁母儿生命。在下次妊娠时可再次发生。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病、外伤等有关。
  病因和病理  胎盘附着于子宫的底蜕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全身血管病变时,底蜕膜处的毛细血管壁因缺氧和损伤,容易破裂出血。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孕妇仰卧时间过久则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妨碍血液回流,子宫内静脉压明显上升,底蜕膜血管易破裂出血;孕妇腹部外伤亦可引起底蜕膜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可致胎盘自附着处剥离(见图)。剥离面小时,血液很快凝固,临床上可无症状,只是在分娩后检查胎盘时发现血块压迫胎盘母体面所遗留的压迹,若继续出血,剥离面积不断扩大,血液分离胎盘边缘,沿胎膜与子宫壁之间向子宫颈口外流,即为显性出血(外出血型),约占80%。若胎盘边缘未剥离或胎儿头部已嵌入骨盆腔,阻止血液外流,即为隐性出血(内出血型),占20%。隐性出血积血过多,内压过高可冲破分离胎盘边缘血液向子宫颈口溢出,这称为混合性出血。同时血液可侵入子宫肌层达子宫表面的浆膜层,子宫表面出现紫蓝色瘀斑,称为子宫卒中,更严重时血液可渗入周围组织或经输卵管流入腹腔。有时血液可通过羊腹渗入羊水中使羊水呈血性。严重剥离的胎盘绒毛和底蜕膜可释放大量促凝血物质(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使剥离处出血更多,病情不断恶化,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患者的局部及全身表现主要与胎盘剥离的程度及出血量有关。轻型者以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不超过1/3。主要症状为较多的暗红色阴道流血,腹痛,但贫血不显,子宫软,符合于妊娠月份,压痛不明显,胎心、胎位清楚。临床不能确诊者可作超声辅助检查。重型者以内出血为主,剥离面超过1/3,主要为突发性持续性腹痛及/或腰部酸痛,严重时出现休克症状,但休克及贫血程度与阴道出血量不相符;子宫硬如板状,不能放松变软,明显压痛,大于妊娠月份,胎位、胎心不清或胎心消失。应做 DIC化验及尿液、血液检查以及早诊断。应与前置胎盘、子宫破裂鉴别(见表)。


  并发症  均与出血有关,如:①产后出血。由于肌层受血液的浸润和凝血障碍,可发生产后大出血。②DIC及凝血功能障碍。可导致子宫及全身性难以控制的出血。③子宫出血。子宫卒中亦可引起严重的子宫出血。④急性肾功能衰竭。失血过多,休克时间过长及DIC等均可直接影响肾脏的血流量,临床上出现以少尿或无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其死亡率较高。
  处理原则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积极纠正休克及血凝障碍(见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②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患者及其胎儿的预后。③不论采用阴道分娩或剖腹产术终止妊娠,均应先刺破胎膜,流出羊水,减小子宫容积,使胎盘不再继续剥离。④防止产后出血,经积极治疗后,仍未能控制出血者,应切除子宫减少出血,且可阻断组织促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循环,制止DIC的发展。⑤预防肾功能衰竭,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尿量,补足血容量,采用利尿药,使每小时尿量不少于30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