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象棋
释义 xiɑngqi
象棋(卷名:体育)
  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
  象棋发展史   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楚辞·招魂》中记载:“菎蔽象棋,有六簙些。”这证明在2000多年前,已经有“象棋”这个名称。但当时的象棋不是现在的象棋。《史记·苏秦列传》六博注说:“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那时的棋,大概是一方为6子,叫“六博”。棋子的名称,有枭、卢、雉、犊、塞。塞有两枚。枭为首,即主帅。《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那时候,在达官权贵和士大夫中,已经流行下棋了。
  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这个名称,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韩信作象棋的传说的影响,由后人附加的。据传说:韩信带兵攻打赵、齐等国,一段时间打仗,一段时间休整,在休整时作象棋以教士兵。
  北周武帝(561~578),曾制《象经》,文学家庾信曾赋《象棋经赋》及《进象棋经赋》。这时,象棋在宫廷和文人中是很盛行的。
  《续藏经》载:“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棋矣。”根据这个记载,在唐朝牛僧孺之前的象棋没有炮,待加炮之后,才和现代的象棋相近,或成为现代象棋的雏形。
  宋晁无咎(1053~1110)的“广象棋”,子32,棋盘纵横各11路,把两炮放在车侧,名称和走法与现在基本相同,它没有说明棋盘的中间有无河界。有河界的象棋,初见于宋范仲淹“奇兵翻背水”和程颢的“河外尖斜步卒轻”的描述。由此看来,在北宋之前的象棋盘似乎还没有河界,没有河界的象棋属于前期的一种。唐牛僧孺《玄怪录》中的“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说的是唐朝“宝应象棋”的棋子,是以铜制成象形图样的。在出土的铜质棋子中,有属于北宋时期的文物,也有图样,图样中的士是一位女将。以后,图样的棋子为字形棋子所代替。关于用字不用图样的象棋,见宋徽宗赵佶的《宫词》:“白檀象戏小盘枰,牙子金书字更明。”根据以上唐、宋资料,唐至北宋这一时期,棋子没有统一的规格。大概于北宋后期至南宋时期,才有统一的规格,和现在的象棋完全相同(图1)。宋刘克庄(1187~1269)在五古《象弈》一章中有:“屹然两国立,限以大河界”,“三十二子者,一一俱变态”,“远炮勿虚发,冗卒要精汰”,“昆阳以象奔,陈涛以车败,匹马郭令来,一士汲黔在。献虏将策勋,得雋众称快。”这首《象弈》诗把象棋的情形描写得更为完整、生动。现在,宋代遗留下来的关于象棋的著作已经不多,北宋司马光的《七国象棋图》、晁无咎的《广象戏序》、南宋洪迈的《棋经论》,都是属于抽象的象棋的理论,而宋、元期间流行的《事林广记》刊载的两局象棋,则是全盘着法。它在记录走法方面,同现在的象棋尚有区别:当时棋盘里的直线,分为9条线位,我们现在的记谱方式,红黑方各按自己的线位由右至左推算。例如红方右边的第2条直线,红方是称为二路线位,而黑方则称为8路线位。但是《事林广记》的记谱方式, 是由左至右推算。例如红方的二路线位,双方都称它为八路线位。其他线位,以此类推。进、退、平的记录方法和现在的一样(图2)。
  


  明、清时代, 棋书出版比较多, 其中以明徐芝的《适情雅趣》、朱晋桢的《桔中秘》,清王再越的《梅花谱》和张乔栋的《竹香斋象戏谱》,尤为著名。它们标志着象棋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象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56年起,象棋列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象棋比赛。许多省、市、自治区成立了棋类运动协会,一些大城市成立了棋院、棋社、棋校等组织以及棋艺俱乐部、棋艺室等活动场所。近年来,在全国性比赛中,除男子个人赛以外,又先后增加了男子团体、女子个人等比赛项目。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30多年来象棋名手辈出,棋艺水平普遍提高。
  象棋在东南亚地区也广泛流传。近年来,亚洲各国之间的象棋交往逐渐增多,成立了亚洲象棋联合会,并多次举行亚洲国家或城市间的邀请赛。1980年11月在澳门举行了第1届亚洲象棋锦标赛。(见彩图)
  象棋着法   棋盘和棋子   象棋盘由 9道直线和10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90个交叉点,象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做“河界”,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叫做“九宫”。棋子共有32个,分为黑、红两组,每组16个,各分 7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
  红棋子:帅 1个,车、马、炮、相、士各2个,兵5个。
  黑棋子:将 1个,车、马、炮、象、士各2个,卒5个。
  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如(图3)。


  走棋和吃子   对局时,由执红棋一方先走(1980年以前规则规定黑棋先走,1981年开始改为红棋先走),以后双方轮流各走1着,直至分出胜负或走成和局为止。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均算走了1着。双方各走1着,称为1个回合。
  各种棋子的走法如下:将(帅)每1着只准走1步,前进、后退、横走均可,但不准走出“九宫”。将与帅在同一直线上不准直接对面。士每一着只准沿“九宫”斜线走1步,可进可退。象(相)不准越过“河界”,每一着斜走两步,可进可退,即俗称“象走田字”;当“田” 字中心有别的棋子(不论哪一方的),即俗称“塞象眼”时,则不能跳过。车可直走,可横走,其进退,不限步数。马每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即俗称“马走日字”;如果在一直(或一横)的地方有别的棋子,即俗称“蹩马腿”时,它就不能走过去。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同车一样;但在吃子时必须中间隔1个子(不论哪一方的),这个子俗称“炮架”。卒(兵)在没过河界时,每着只准向前直走 1步;过“河界”后,每着可以向前走1步,也可以横走1步,但不能后退。
  走棋时,如果己方棋子可以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能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交叉点。除将(帅)外,任何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掉,或主动送吃。
  将军、应将、将死、困毙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将(帅),并能在下一着把它吃掉时,称为“将军”,或简称“将”。被“将军”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如果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轮到走棋的一方,将(帅)虽然没有被对方“将军”,但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 而已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动时, 就算被“困毙”。
  胜、负、和   ①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算输棋,对方得胜:被对方“将死”;被“困毙”;自己宣告“认输”;超过比赛规定的走棋时限;没有正当理由迟到,并超过了该次比赛规定的因迟到判负的时限; “封棋”所记着法有误,而又解释不通;走棋违犯禁例,应当变着而不变,等等。②对局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算和棋:双方的棋子或棋势都没有取胜的可能;一方走出自己轮走的一着棋之后,提议作和,对方表示同意;双方走棋出现了循环反复达3次以上,属于“允许着法”,又均不愿变着时;“限着”已满,局势仍无变化时。
  象棋竞赛规则   摸子、落子、纠正错误   ①摸子走子:摸触自己方面的哪个棋子,就应走哪个棋子,除非所摸触的那个棋子按行棋规定根本不能走,才可以另走别的棋子。②落子无悔:一着棋走了之后,不得再更改。棋子已经停落在棋盘上的某一个交叉点,只要是符合行棋规定,就不得另移他处。③纠正错误:对局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一着走得与行棋规定不符,或者发现有的棋子曾意外地移动了位置,则应纠正错误,取消发生错误后所走的这段着法,并由发生错误的那一着起重新走棋子。
  记录   在比赛中,每方必须在走完每一个回合之后,自己把双方着法精确地记录下来。对局完了时,双方记录经棋手共同签字,交裁判员。对局过程中如有漏记现象,裁判员有权要求漏记的一方用其自己的走棋时间补记。
  计时   有两种计时制度。①时间总计制:采用具有两个钟面的棋赛计时钟,分别累计双方的走棋的时间。全国比赛和其他重要比赛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开始每方在1小时30分钟内必须走满 40着,以后每30分钟内必须走满20着。每 1个时限内都可以多走着数,但均不能挪到下 1个时限内累计。一般性比赛及表演赛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开始1小时内必须走满30着,1小时用完后,每10分钟内必须走满10着。多走的着数,同样不能挪后累计。②时间分计制:用停表或手表计时采用本制度时,每方走每一着棋的时间不得超过两分钟。同时,每方每局棋有30分钟的延长时间由自己支配,可以一次或几次用完。延长时间用完后,如果有一着超过两分钟,就判负。
  “封棋”和续赛   ①“封棋”是在比赛规定的结束时间已到,但还没有赛完的情况下采取的一项措施。“封棋”时,由走棋的一方把着法暗记在自己的记录纸上,裁判员当场把双方的记录纸和填好并经核对的封局棋图装入封套封严, 并在封面上记明双方姓名、 谁是“封棋方”、双方用时和已走着数。最后核对、签名,由裁判员保管。如果宣布“封棋”后,轮走的一方还是把着法在棋盘上走出来了,他就必须将这一着棋记在记录纸上,不准更改或要求对方“封棋”。②续赛是指封棋后的继续比赛。这种续赛,一般都要在下 1轮比赛前完成,或根据具体情况由裁判员决定。在规定的续赛时间内,对局仍未结束,可以再次封棋,但在最后 1轮比赛之前,所有前几轮的封棋必须全部下完。
  “限着”   凡出现下述3种情况之一时,由一方运动员提出要求,或者裁判员认为有必要可以宣布“限着”:①出现理论上公认和棋形势的残局,但有一方不愿和棋时。②一方占绝对优势的残局(或理论上公认的必胜棋势),但出现多次反复循环的着法时。③一时判断不出胜、和趋势的残局,双方出现反复的、无积极意义的着法达10个回合以上时。在一般情况下,“限着”的数目定为40个回合。
  禁止着法   ①凡单方面走出长将、 长要杀、 长捉(包括二子捉一子和一子分捉二子,其中要吃未过河的兵卒不算捉子之例)、一将一杀(包括连杀)、一将一捉、一将一要抽吃子、一杀一捉、长要抽吃子、一杀一要抽吃子、一捉一要抽吃子等连续直接威胁的着法,为禁止着法。如不改变,判作负棋。②除出现“解将还将”,包括“二将二还将”、“二将一还将”外,任何情况下均不许可“长将”。
  允许着法   ①长拦、长跟、长献以及“一打一闲”等着法,均属于允许着法,双方不改变就判作和棋。②允许将(帅)步步叫吃对方的棋子。③允许兵(卒)步步叫吃对方的棋子(但不能“长将”)。④凡一方走出“两打”,其中有一步是为了解“打”时,则称为“两打一还打”;无论是无变或有变不变,均作和棋。“两打两还打”也同样处理。⑤为了解救被捉住的无法逃跑、无子可保、陷于绝境的棋子,允许连续打击对方直接捉子的棋子,不属于单方面“长打”之例,无论是无变或有变不变均作和棋。
  亚洲赛象棋规则与中国棋赛有某些不同,具体表现在:①赛制采用两局分先制。②时限规定每方限走60分钟(不限着数),限定时间用完而未走完一盘棋者,则每 10分钟必须走满 10着,否则作为负棋。限着阶段内,多走的着数不能挪后累积计算。③规定一照一杀(照即“将”)与一照一闲、一杀一捉、一杀一闲等术语的含义相同;数照一杀、数照一捉及数照一闲等术语的含义相同。另外凡在两个不同位置连续捉子,对方可避占一个有利位置,不能强迫对方另走第 3位置,谓之“捉一不捉二”。④长捉一无根子不变,包括2子合捉1子,作为负棋。但1子分捉2子,作为和棋。⑤正和的局势,裁判员有权终止比赛。长杀、一将一杀、一将一捉、一将一要抽吃,均作和棋处理。
  中国著名象棋手 
  谢侠逊   (见谢侠逊)
  杨官璘(1925~ )  广东东莞县人。童年便爱好象棋,稍长即称雄乡里。曾获1956、1957、1959、1962年4届全国象棋比赛冠军。1977年代表中国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菲、中、港、马象棋比赛,获得冠军。杨棋艺颇深,能攻善守,对江湖排局、残局等有较深刻的研究,残局尤见功夫。杨官璘编著有《弈林新编》等书。
  胡荣华(1945~ )  江苏盐城人。自幼嗜棋,50年代后期在上海棋坛初露头角,曾受上海名棋手何顺安指导。1960年初次参加全国大赛,夺得桂冠,至1979年曾蝉联10届全国象棋比赛冠军。1960年10月胡荣华进入上海棋社为研究生。1965年晋升为副研究员。现为上海市棋类协会副主席。 胡荣华精于布局, 不断有所创新和发展(如顺炮、飞象局,反宫马、过宫炮等布局),中局功力浑厚。他审形度势独具创见,运子布局机动灵活。而其蒙目车轮战的绝技更是震惊中外,被誉为活的电脑,最多时可同时蒙目12局,创蒙目车轮战最高纪录(图4)。


  中国象棋比赛成绩表 
  
 


  象棋对局选 
  第 1局  胡荣华  (先和)  柳大华
    (1978年 9月20日弈于郑州)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炮二平五  马8进7   马二进三   车9平8
  车一平二  兵7进1   车二进六   马2进3
  卒七进一  炮8平9①  车二平三   炮9退1
  卒五进一  士4进5   炮八平七②  炮9平7
  车三平四  兵7进1③  卒三进一   车8进6
  马八进九  炮7进4   马三退一   车8进2
  车四平三  炮7平3   车九平八   车1平2
  炮五平三  马7退9   象七进五   炮3退1
  士六进五  车8平9   车三平一   车9平8④
  车一进二  车8退2   车八进六   相3进5
  车一平三  车8平1   炮七退二   炮3平1⑤
  炮七进七  炮1进3   炮三平九   车1进1
  车三退二  车1退1   车三平五   车1平9
  车五平七  车9平4   卒五进一   车4退6图
  车七退六  车4平3   卒五进一   兵1进1
  士五退六  兵1进1   士四进五   兵1进1
  车八退一  炮2平1   车八平五   车2进3
  炮七进一  炮1平4   炮七退四   车3进4
  车五退一  相5进7   车五退一   车2进3
  车五平八  兵1平2   卒五平六   相7退5
  评注:①平炮兑车,是比较流行的布局。后走方除平炮之外,还可以走马7进6或车1进1等应法,成另外的变化。②进中卒后转摆五七炮,准备威胁对方的马,有一定的攻势。 属于先行的正常布局。 ③弃兵活通车路,为将来掩护右马,是一种解拆的手段。如改走马7进8,车四退三,车8进2,暂时比较平稳。④退车掩护右翼,稳健之着。如改走炮2退1保马,则卒五进一渡河,先走方甚有先手。⑤后走方因为居于防守位置,所以要求简化,兑子脱身,机警之着。弈至如图形势,黑方虽然便宜,但未能取胜,所以终成和局(图5)。

红方  柳大华      黑方  胡荣华
  第2局  柳大华  (先和)   胡荣华
  (1980年 8月25日弈于四川乐山)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炮二平五  马 8进7  马二进三   车9平8
  车一平二  兵 7进1  车二进六   马2进3
  卒七进一  炮 8平9  车二平三   炮9退1
  马八进七  车 1进1①  炮八平九   车1平6
  车三退一  炮 2平1  车九进一② 车8进6
  马七进六  炮 9平7  车三平六   车6进4
  车九平六  相 7进5  炮五平七③ 兵3进1
  前车进一  兵 3进1  炮七进五   车6平4
  前车退二  兵 3平4  车六进三   马7退5
  车六平三  炮 7进5  马三退一   车8平9
  炮七退一  兵 9进1④  炮九平五   马5进7
  炮七进一  相 5进3  炮五进四   帅5进1⑤
  炮五平七  炮 7平1  马一进三   车9平7
  车三退一  炮 1平7  后炮进三   马7进5
  后炮平八  马 5进6  马三退五   马6进8
  马五进七  炮 7退4  炮七退一   相3退5
  炮八进一  帅 5退1  马七进六   马8进7
  将五进一  炮 7平8  将五平六   炮1平4
  马六进四  相 5退3  马四进二   士6进5
  炮七退七  马 7退6  炮八平七   炮4平3
  士六进五  兵 1进1  前炮平八   炮3平4
  将六退一  炮 4进4  炮八退六   马6退7
  炮八平五  兵 1进1  炮七进四   兵9进1
  炮七平五  相 3进5  马二退四图 炮8进2⑥
  前炮平三  炮 8平6  炮五进五   帅5平6
  卒五进一
  评注:①是屏风马的一种应法,企图威胁对方的右翼。②掩护右翼,可攻可守,稳健之着。③平炮稍为过急,改走前车进一较佳。④可以改走炮1进4,占多兵之利,如炮九平五,则马5进3,红方比较便宜。⑤解拆得宜!如误走马7进5,则炮七平一捉死车,黑方大占优势。⑥红方鉴于缺相,防守方面薄弱,所以兑子。兑子以后双方的力量削弱,容易成和(图6)。

红方  胡荣华      黑方  柳大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