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买地券
释义 maidiquan
买地券(卷名:考古学)
  中国古代以地契形式置于墓中的一种迷信物品。又称“墓别”、“地券”。系由买地契约演变而来。从东汉到明清,历代皆有。买地券的用材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东汉时地券仿简策之形,多刻于长条形铅板上,也有用玉板或陶柱者。三国、西晋开始,多刻于砖上。从南朝到明清,除砖外还常用石,形制、大小和墓志相象,有的甚至还带盖。新疆吐鲁番曾出土书于纸上的唐代地券,南宋时还有铁铸的地券。据南宋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当时造墓必用买地券,券以梓木为之,朱书其上。1949年以后出土过几件南唐和明代的木券。由于木券易朽,宋代虽然木券比砖石券更为普遍,但保留下来的仍以砖石为多。历代地券一般为二、三百字。五代到宋,有的地券是一行顺书,一行倒书,颇为特殊。地券在墓中多放于墓室内,也有放在甬道或近墓门之处的。地券的出现和使用,反映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从汉到清,地券的内容和格式都在不断的变化。东汉时有些地券的券文,显然是从社会上所通行的券约移植而来;但部分券文也充满了迷信的内容。从南北朝到明清,只有极个别的地券和当时真券无异,迷信者仍占绝大多数。如券文多说土地是从“后土”、“地夷王”之类的神灵那里买来;又用“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北至玄武,南至朱雀”来说明土地的四至;土地的价值总是“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券的见证人是“东王公、西王母”,等等。为使地券在地下能产生其“法律效力”,所以不少券文之末常有“一如五帝使者女青诏书”一类的话。许多券文都说,当墓主确立起对冢地的所有权之后,便可不受鬼神的侵犯,这正是用买地券随葬的原因所在。券文中清楚地打着道教迷信的烙印,有的还画有符箓,说明当时把买地券作为压胜和迷信之物。
  出土的买地券在清末才受到金石学家们的注意。1918年,罗振玉将他所收集到的19种地券,汇编成《地券徵存》。近年来各地出土不少地券,已发表的约有30多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