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Н.А. |
释义 | Limusiji-Kesakefu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Н.А.(卷名:音乐 舞蹈) Н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 (1844~1908) ![]() 自70年代末起,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创作进入高潮。先后写了14部歌剧。其中著名的有:民间生活气息浓郁的《五月之夜》(根据H.B.果戈理中篇小说改编,1878年完成,1880年上演);富有哲理含义的童话歌剧《雪姑娘》(根据A.H.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童话,1881年完成,1882年上演);俄国古代生活与幻想世界交替、场面宏伟的《萨德科》(取材于民间传说,1896年完成,1897年上演);为农家妇女鸣不平的《沙皇的新娘》(根据Л.А.梅伊同名剧本,1898年完成,1899年上演);嘲弄君王昏庸的《萨尔坦沙皇的童话》(根据A.C.普希金原著,1900年完成并上演);以神话题材揭露沙皇专制腐朽的《不死的卡谢》(根据E.M.彼得罗夫斯基的歌剧脚本,1902年完成并上演);以古代俄罗斯人与鞑靼人的民族冲突传说为内容的《隐城基捷日与费芙罗尼亚姑娘的传奇》(根据古罗斯传说。1905年完成,1907年上演);以讽刺笔调影射沙皇的《金鸡》(根据普希金童话,1907年完成,1908年上演)。在交响乐创作方面最出色的是异国情调的作品:《西班牙随想曲》(1887)和交响组曲《山鲁佐德》(取材于阿拉伯民间传说《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1888)。此外还写有钢琴协奏曲、室内器乐重奏、康塔塔、合唱和声乐浪漫曲等。80年代,在穆索尔斯基和А.П.鲍罗丁相继去世以后,他承担了整理遗稿,组织曲谱的出版、演出等繁重工作。 1905年俄国革命运动高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因支持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生罢课被解职。学生们为了支持他,在А.К.格拉祖诺夫指导下,组织上演了歌剧《不死的卡谢》,结果作品遭到查禁,作者本人受到监视。直到1905年底音乐学院获得自治权后,他才返校任职。1908年6月21日卒于卢加附近的柳边斯克庄园。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创作以歌剧和交响乐为主,题材大多取自历史、文学和民间神话传说。音乐以俄罗斯民歌为基础,同时汲取了东方民族音调,既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征,又散发着异国风味。作品多以艳丽的旋律和配器,描绘风俗景物和神话境界而著称。同穆索尔斯基和鲍罗丁相比较,他的创作领域更宽阔,体裁形式更多样,写作技巧更完善,但是在思想内容的深度上和音乐语言的独创性上略为逊色。他的著作有《和声学实用教程》(1886)、《管弦乐法原理》(1913)和自传《我的音乐生活》(1909),都有中译本。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从事音乐教育活动长达37年,教学经验丰富,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著名的学生有:格拉祖诺夫、А.К.利亚多夫、А.С.阿连斯基、I.F.斯特拉文斯基、Н.Я.米亚斯科夫斯基、H.B.李森科、В.Я.维托尔、М.А.巴兰奇瓦泽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