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造父变星 |
释义 | zaofu bianxing 造父变星(卷名:天文学) Cepheid variable stars 一类高光度周期性脉动变星。典型星为仙王座δ,中名造父一,故得名。光变周期约1~50天(但也有超过的,如银河系经典造父变星武仙座BP的周期为83.1天;HR4511即半人马座V810则长达125天;小麦哲伦云中的经典造父变星的周期有长达 200天的)。可见光波段的光变幅为0.1~2个星等。光谱由极大时的 F型变到极小时的G~K型(见恒星光谱分类)。粗略地说,它们的光变曲线正好是变星大气视向速度曲线的镜像反映,即极小光度对应着极大视向速度。造父变星的光度和光变周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称为周光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来建立天体的距离尺度。为此,必须根据已知光度的造父变星来校正这个关系。但是即使最亮的造父变星,离我们也太远了,不能用诸如三角视差等方法来测准距离。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天文学家为确定周光关系做了大量工作,但通常叫作“周光关系零点”的问题,仍未完满解决。 1952年,巴德确认造父变星并不是一个物理性质完全一致的星群,而是可分为两种类型──星族Ⅰ造父变星(或称经典造父变星)和星族Ⅱ造父变星(或称室女座W型变星)。它们有各自的周光关系和零点。一般说,对于相同的周期,前者比后者亮1.5~2个星等。桑德奇和塔曼根据银河星团和星协的13个造父变星,得到银河系经典造父变星的周期光度颜色关系如下: MV=-3.425lgP+2.52(B-V)-2.459, MB=-3.425lgP+3.52(B-V)-2.459,式中MV和MB分别为一个光变周期中的目视和照相绝对星等的平均值,V和B分别为目视和照相视星等的平均值(作过星际红化改正),P为光变周期(以天为单位)。 利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来测定距离是天文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只要在星团或星系中发现有造父变星,就可定出星团或星系的距离,因此,造父变星又有“量天尺”之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