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心与人心 |
释义 | daoxin yu renxin 道心与人心(卷名:哲学) 中国宋明理学关于心性论的一对概念。词原出于《古文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16字在汉唐时仅作文字训诂,并无奥义。至宋代理学家以义理解经,将这16字说成是尧舜心传,以论天理人欲。 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心是道之所在,微是道之体,所谓道心,就是“心与道浑然一也”。道心即良心,“放其良心则危矣”,故谓人心。他以天理人欲解释道心人心,并把二者对立起来,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并由此提出灭人欲、明天理的主张。程颢也有类似的说法。 南宋朱熹对程颐之说作了发挥,而且与程颐稍有不同。他认为理与气相合而有知觉之心,其寂然不动者为心之体,即为性;其感于物而动者为心之用,即是情。认为“性是静,情是动,心则兼动静而言”,心只是一心,但或觉于理,或觉于欲。这就是道心人心之别。“此心之灵,其觉于理者,道心也;其觉于欲者,人心也”。朱熹还强调,“人心不全是不好”,人心能无过无不及,能得其正而不偏者即为道心,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认为,道心只有在与物相接的人心中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虽“上智”之人亦不能无人心,虽“下愚”之人亦不能无道心。但道心微妙难见,人心易流于人欲,故人人当精察于二者之间。以“守其本心之正”,使人心“听命”于道心。这也就是“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修养功夫。所以朱熹很重视道心人心的概念,认为天下之理,无过于尧舜16字心传。 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反对以天理人欲解释道心人心。明代王阳明谓本心即道心,本心杂以“人伪”为人心。他以本心之得失来分道心人心。至清代汉学家阎若璩、惠栋等考证《古文尚书》为伪书之后,就很少有人再谈及所谓古圣心传的道心人心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