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纳斯卡文化 |
释义 | Nasika wenhua 纳斯卡文化(卷名:考古学) Nazca Culture 南美古典期印第安文化。因纳斯卡河谷而得名。分布范围包括秘鲁南部沿海地区的钦查、皮斯科、伊卡和阿卡里等河谷。年代在公元前200~公元600年。 纳斯卡文化自当地的帕拉卡斯文化发展而来。以绚丽多彩的彩陶闻名于世。陶器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器形以双口提梁壶和敞口碗为多。陶色呈砖红或褐色,绘彩颜色多达11 种,常见的为红、黑、白、灰、橘红等色。题材有鸟、兽、虫、鱼、草木及宗教性的神怪体形和头像,如猫神像。图案多以黑线勾出轮廓,然后填以浓淡不同的各种颜色。 该文化的纺织品也很著名。纺织品均发现于墓葬中,原料为棉花和美洲驼的驼毛,品种有刺绣、花毯、织锦、薄纱和条纹布等,制作技术十分精细。花纹和图案与彩陶相同,主色虽只有六、七种,但色调的差别多达190种。(见彩图) 纳斯卡文化以农业为基础,但没有大规模的灌溉系统,也缺乏宏大的建筑物。在纳斯卡地区的高地上有一些只有在高空才能看得清楚的巨大图案,有的呈方形、梯形、三角形或平行的直线,有的呈螺旋形或波折形,也有蜘蛛、猿、蜂鸟等动物图案。这些图形是挖去地表的砾石露出下部的白沙而成。由于其中的动物图案与纳斯卡文化的陶器和纺织品的图案相似,所以人们认为它们和纳斯卡文化属于同一时期。有人认为这类图案与天文观测有关,但其确切用途至今还无人知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