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纳石失 |
释义 | nɑshishi 纳石失(卷名:纺织) 一种以加金艺术为主体表现的丝织物,包括以片金线或圆金线为纹纬的织金锦或织金缎以及绣金锦缎。元代前后借指中国镇海等地汉族与回鹘族织工生产的同类产品。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大约始于战国,汉代以后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织金技术已臻成熟。但是织金锦缎的真正流行,要到女真人统治中国北部以后才开始,到元代则达到极盛。唐宋丝织物以色彩综合为主的艺术风格,至此一变为用金银线来作主体表现。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装饰爱好和广漠环境等因素有关,另一原因是这些民族的上层人物通过战争获得了大量的黄金。中国史书有金代大量使用“拈金锦”(即圆金锦)的记载,仅宫室布置就用织锦工人1200人工作两年。马可·波罗游记则说元代用织金作军中营帐,绵延数里。但现存出土或传世的遗留品不多。新疆盐湖元代墓葬出土的丝织品中有两件:①拈金锦残片:纹样为一菩萨像,修眉大眼,隆鼻小口。头戴宝冠,自肩至冠后有背光(图1 )。经线有单经、双经,纬线分地纬(棉纱)、纹纬(双股圆金线)。单经与纹纬交织成 ![]() ![]() ![]() ![]() ![]() ![]() 参考书目 沈从文:《龙凤艺术》,第一版,作家出版社,北京,196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