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裴斯泰洛齐,J.H. |
释义 | Peisitɑiluoqi 裴斯泰洛齐,J.H.(卷名:教育) 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 ![]() ![]() 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必须成为所有人的财富,使所有人都得到必要的教育。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本身能发展的力量,而且每一种能力都具有从不活动状态变成充分发展的力量的倾向,教育的目的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有机的, 应做到智育、 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人。他十分强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但认为教育应遵循自然,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 裴斯泰洛齐断言,认识从感性的观察开始,通过对表象的加工而获得概念。他在《论教学方法》中,第一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后来,又在《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一书中,建立了心理学化的教学思想体系。他的中心思想就是直观(Ansehauung),意思就是知觉或观察,他认为这是一切知识的出发点,因而也是一切教学的基础。裴斯泰洛齐所谓直观,不仅包括感官的外在知觉或直接认识事物,而且包括内在意识的体验、情操和情感,自发地体察道德行为。直观的基本功能就是使人和天地万物溶为一体。他的主张对教育心理学是一大贡献。 裴斯泰洛齐认为整个教育的中心问题在于形成人的道德,必须使人的动物性受到道德的支配。他认为道德教育的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儿童道德行为的基础是在家庭里奠定的,家庭是自然教育的原型。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对英、法、美等国的影响很大。裴斯泰洛齐的学说,清末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初等教育也有相当的影响。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隐者夕话》(1780)、《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论教学方法》(1800)、《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1801)和《天鹅之歌》(1826)等。 参考书目 Roger De Guimps, Pestalozzi His Life ɑnd Work,Swan Sonnenschein & Co.London,1908. Kate Silber, Pestalozzi, The Mɑnɑnd His Work,Routledge,London,1960.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五.裴斯泰洛齐),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