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川井盐
释义 Sichuan jingyan
四川井盐(卷名:中国历史)
  凿井汲卤煎制的井盐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制盐行业。清政府改变历代官府对四川井盐业的控制方式,“任民自由开凿”,在一定程度上使井盐生产得以发展,行销西南广大地区。
  明末清初,经历长期战乱,曾遍及全川的盐井夷塞殆尽。自康熙中期至雍正初期,井盐生产恢复较快,雍正九年(1731)全川产盐地区已遍及四十州县,共有盐井六千一百多眼,年销食盐已达九千二百二十多万斤,大大超过了南宋年销六千万斤的最高记录。乾隆时期,先是采取对新开盐井从轻课税的办法;后进一步实行新开盐井永不加课的措施,刺激了乾嘉时期四川井盐迅速增加。嘉庆十七年(1812),全川盐井达九千六百二十多眼,年销食盐三亿二千三百五十多万斤。以后最高年销盐量曾达七亿斤,一般年销量则保持在四五亿斤之间。


  清代四川井盐业的空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盐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在钻凿工具方面,创造了鱼尾锉、银锭锉、财神锉、单马蹄锉和双马蹄锉等五种钻具。凿井过程已定型化为开井口、下石圈、凿大口、下木竹(保护井壁的套管)、凿小口及扇泥(清除顿锉中的岩石碎屑泥浆)等六道工序。清代初期,主要是浚淘小井,开采浅层稀薄盐卤;乾嘉时期,随着盐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富荣盐场井深一般可达一二百丈,开采侏罗系地层的黄卤;道咸时期,富荣盐区不少井深达千米,已接近三迭系层位,开采出黑卤及岩盐,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随着深井的涌现和量丰且浓的盐卤资源的开发,采卤、输卤技术及配套设施,也都得到相应发展。明代多用一至三人转动轳辘汲卤,间有以牛车作为动力者。清代深井则多以数牛轮班推汲,清末已有人根据货轮起重机原理,试制了蒸汽汲卤机车, 并于1904年向清政府实业司立案专利。为了将大量卤水运往较远的灶房煎烧,富荣盐场产生了拥有输卤设施及技术的“笕”(或“枧”)业专业户。燃料方面,清代用煤已很普遍,并在若干盐场发展了天然气开采工艺,促进了盐业生产的高涨。


  清代全川产盐四十州县,逐步形成射(洪)蓬(溪)、南(部)阆(中)、犍(为)乐(山)、富(顺)荣(县)、云阳等五大产区。其中尤以射蓬、犍乐、富荣为最著,如富荣盐区以其井深卤浓、天然气丰的优势和“川盐济楚”带来的市场扩大,鼎盛时拥有盐、火井约两千眼,煎锅两万余口,年产食盐二三十万吨,占全川产额一半以上,成为名闻遐迩的“盐都”。
  清代四川盐业的井灶企业,都自成生产单位,自负盈亏。川北部分小井小灶为家庭手工业,主要靠家庭成员(间有雇少数工人者)从事制盐生产,兼有少量田地务农。富荣、犍乐的大型井灶企业,属于典型的工场手工业,分工细密,生产资料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特征。


  四川盐业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分工很细,工序繁难,工程费用和设备投资颇多。每开一井,一般需要一二年至四五年,最多的需十余年乃至数十年,凿井投资,浅者以千两计,深者以万两计,甚至有费至三四万两而不见功者。经营井灶的企业主,大多数凑资朋充,采取合伙制度,以使资力雄厚。在富荣产区, 投资者(称客人)和地主以租佃和合股的形式做井, 有“年限井”(或称客井)和“子孙井”之分。道光朝以前多为“年限井”,即凿井成功后,投资者按照比例只享有一定年限的股份及其收益,届期将井及其设施全部无偿地交还地主;“子孙井”在开凿成功后,由投资者与地主长期共同拥有所有权。随着凿井技术的提高,井深相应增加,投资者付出的垫支资本数额持续上升,改变了股份结构中投资者与地主原来分占的比率,“年限井”逐步过渡为“子孙井”。一般情况下,地主在井成投产后,占有股份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称“主日份”、“地脉日份”或“地脉锅口”;其余大部股权归投资者所有,称“工本日份”、“客日份”或“开锅水份”;在有承首人(集资凿井的发起人或组织者)的情况下,还需从地脉日份或锅口中拨出部分股份,作为给承首人的报酬,称“乾日份”、“团首日份”或“开锅水份”。
  各井盐产区的投资者,主要是商人,其中尤以陕西、山西商人为多。他们多以盐商和经营典当起家,首先从控制川盐运输领域入手,以“租引代销”手法,获取大量利润;继而进一步控制广大川盐销售口岸,在各地开设盐店,积累巨额财富;最终多与当地土著合伙,将商业资本投向盐业井灶,转化为产业资本。
  汲井烧灶的盐业劳动者,多系丧失生产资料的农民,以论工受值的方式出卖自身的劳动力。他们之中既有当地土著,又有来自全川各县者,而来自贵州、江西、陕西、云南等地的流民,佣工井灶借以营生者,尤不可胜计。
  由于井盐生产过程中需要分工协作,故而井、灶、笕中都需有各类专门工匠,如凿井、治井的有山匠,煎盐的有烧盐匠,设卤笕的有笕山匠,安火笕、置火圈的有灶头,运卤的有担水匠,按照专业程度和不同工种取得工资;灶头、山匠颇受井主重视,甚至山匠具有招工权,以利井灶生产的正常进行。清末富荣盐场按井、灶、笕生产过程的粗略估计,劳动分工达四五十种。在井、灶、笕中,分别置有掌柜、经手、管事、外场等管理人员,并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采用“龙门帐”的固有复式帐法,代表了当时中式会计的最新水平。在此基础上,19世纪后期,形成了一些大的盐业手工工场,如富荣盐厂号称“四大家族”之首的王三畏堂,极盛时拥有黄、黑卤井数十眼,各灶天然气锅七百余口,常年雇工达一千二百余人。20世纪初,四川井盐业中某些手工工场一度使用机器汲卤,向近代化工业过渡,但未获成功。
  参考书目
 张学君、冉光荣:《明清四川井盐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8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