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阳翰笙
释义 Yɑng Hɑnsheng
阳翰笙(1902~  )(卷名:电影)

  中国电影剧作家、戏剧家、作家。中国早期左翼文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1902年10月 8日生于四川高县罗场。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自青少年时代便积极追求革命,曾受军阀通缉。1924年到上海,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受党组织指派赴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政治部秘书和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入伍生部党总支书记。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底到上海。战斗的革命生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阳翰笙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从1928年初起,陆续发表小说,并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文艺理论的文章。他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曾任左联的党团书记、中共中央文委书记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1933年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在夏衍等人组织下,阳翰笙于同年写出第一个电影剧本《铁板红泪录》。剧本以清末四川农村为背景,揭示了农民在“铁板租”残酷剥削下的斑斑血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剧本讴歌了农民自发的武装斗争,能给人以启示和联想。影片由明星影片公司拍成电影,受到好评。1934年,阳翰笙又先后创作了电影剧本《逃亡》和《生之哀歌》。《逃亡》(1935)表现塞北农民在地主的剥削压迫和日本侵略的铁蹄蹂躏下倍受苦难,终于觉醒奋起反抗,上映后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生之哀歌》(1934)以知识分子失业为题材,反映社会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1935年2月,阳翰笙被当局逮捕入狱,后又被软禁于南京。软禁时期,他写了电影剧本《生死同心》、《夜奔》、《新娘子军》、《草莽英雄》、《塞上风云》。《生死同心》、《夜奔》分别于1936年、1937年由明星影片公司摄制成影片。


  抗日战争期间,阳翰笙写了以“八一三”上海抗战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的电影剧本《八百壮士》。1939年把自己的话剧《塞上风云》改编为电影剧本。《塞上风云》是我国第一部表现民族团结抗日的影片,上映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还据意大利范斯伯的《神明的子孙在中国》一书,编写出电影剧本《日本间谍》,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的血腥罪行,歌颂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
  1946年初回到上海,从事党的文化工作。在他的主持下,电影界进步人士组织了联华影艺社和昆仑影业公司。1948年,他和沈浮合作,编写了电影剧本《万家灯火》,由沈浮导演,上映后,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和舆论的高度评价。这一剧本标志着阳翰笙的电影剧作达到了新的高峰。剧作思想深刻,人物鲜明,具有质朴的民族风格。阳翰笙接着又将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改编为电影剧本《三毛流浪记》,它通过旧社会流浪儿童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1949年摄制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翰笙在繁忙的行政事务和社会活动之外,仍坚持创作。1962年,写出了反映塞北农民改造农村面貌的电影剧本《北国江南》。这一现实题材反映了这位老作家的创作热情。“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残酷迫害,被关押长达9年之久。1976年以后,他不顾年迈多病,以八旬高龄写作了电影剧本《赣南游击赞歌》。1979年重新回到中国文联的领导岗位。在第4次文代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