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列宁,В.И.
释义 Liening
列宁,В.И.(卷名:政治学)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 (1870~ 1924)
  苏联共产党的组织者和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
  生平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 4月22日生于辛比尔斯克(今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个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1887年中学毕业后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不久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流放到喀山附近的柯库什基诺村。1889年移居萨马拉,组织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1893年 8月到彼得堡,开始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而工作。1895年秋,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2月被捕入狱,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1900年初流放期满,旋即出国,在日内瓦同Г.В.普列汉诺夫等人创办《火星报》,批判崇拜自发性的机会主义观点,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成为布尔什维克的思想领袖,领导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1905年俄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了领导革命,同年11月由国外回到彼得堡。革命失败后,1907年底再度出国,在国外为团结、教育、组织布尔什维克干部做了大量工作。1912年 1月领导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背叛进行了坚决地斗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4月初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为夺取政权进行准备。11月7日,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人民,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1919年3月主持召开第三国际成立大会,领导了第三国际的前期工作,1924年1月21日病逝于莫斯科。列宁一生写下大量著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政治思想方面的主要著作有《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1894)、《怎么办?》(1902)、《进一步,退两步》(1904)、《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1905)、《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国家与革命》(1917)、《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等。
  主要政治思想  列宁的政治思想在他整个理论中占有突出地位。主要贡献有:
  建立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思想  列宁通过对自觉性和自发性的关系、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关系、革命理论和工人政党的作用的论述,阐明了建立独立新型政党的必要与可能,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工人阶级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体,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革命家组织为核心。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政党以其思想上的一致和铁的纪律而强大有力。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无产阶级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思想  针对孟什维克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错误论调,列宁指出有各种各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资产阶级革命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决定这些差别的是看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他认为无产阶级是俄国最先进和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已经组成社会主义政党,力量已大大增长,能够而且应当在民主革命中起领导作用。俄国资产阶级同沙皇政府、地主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欧洲1848年革命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更加胆怯、懦弱,已经不是革命的主要动力,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1905年俄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必须由无产阶级掌握。
  革命转变的思想  在1905年革命时,列宁指出俄国革命应当分两步走,第一步反对专制制度,争得政治自由,即进行民主革命;第二步反对资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是民主革命的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客观条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矛盾,主观条件是无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广大无产阶级群众有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觉悟并已组织起来。
  帝国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首先胜利的论 断  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他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突破了K.马克思和F.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西欧和北美最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的结论,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获得胜利的论断。这一论断得到十月革命胜利的证实。
  对国家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问题的系统论述 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国家的本质和特征、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国家消亡等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由军队、警察、监狱等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暴力机构,国家合乎规律地产生,又合乎规律地消亡,国家完全消亡的经济基础就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和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国家官僚军事机器普遍加强的事实,强调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摧毁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主要的基本的思想,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规律。列宁还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作用的最高表现,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继续。他对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加以发挥,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提出承认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的论断。他指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最终建成,社会主义还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不发达到发达的过渡,而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
  苏维埃是一种新型国家的思想  列宁指出俄国人民创造的苏维埃共和国,是巴黎公社式的组织,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俄国最好的国家形式。在俄国,除了苏维埃这种国家形式,不能有别的国家形式。他对苏维埃的性质、特征、优越性、职能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指出苏维埃是迄今为止民主制发展的最高形式,是无产阶级用来消灭阶级、建设共产主义、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工具,在人类解放事业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他还指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复杂的政治形式,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思想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包含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他对民主同社会主义的不可分离性、对彻底发展民主的任务等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见解,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需要有一个过程,从通过无产阶级的先进阶层代表人民实行管理到由全体劳动者实行管理,必须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他深刻分析了无产阶级国家产生官僚主义的原因和彻底战胜官僚主义的条件,提出必须建立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广泛监督网,建立和健全国家的监察制度,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检举、揭发和控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乱纪的权利,建立简便的会见群众的制度,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切实遵守和执行法律等。
  影响  列宁始终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帝国主义时代、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回答了时代提出的许多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推动和指导着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