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细菌性食物中毒 |
释义 | xijunxing shiwu zhongdu 细菌性食物中毒(卷名:现代医学)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致的一类急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人数和发生件数在各类食物中毒中都占第1位。在中国,第2、3季度的发生数可占全年发生数的70%以上。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同时发生于大批病人,造成整个工厂停产,学校停课。细菌性食物中毒因病原菌不同,而症状各异。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死率较低,若能及时抢救治疗,则一般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但肉毒中毒病死率较高。 分类 按发病机理可分为三型:①感染型中毒。细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摄取了这种带有大量活菌的食品,肠道粘膜受感染而发病。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皆可引起此型。②毒素型中毒。由细菌在食品中繁殖时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中毒,摄入的食品中可以没有原来产毒的活菌。如肉毒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③过敏型。由于细菌的作用,食品中产生大量的有毒胺(如组胺)而使人产生过敏样症状的食物中毒,引起此型中毒的食品为不新鲜或腐败的鱼。含组胺较多的鱼为鲭科的鲐鱼,鲹科的蓝圆鲹和竹荚鱼,金枪鱼科的金枪鱼、扁舵鲣、鲔鱼和鲱科的沙丁鱼。这些鱼青皮红肉,即鱼皮为黑青色,而肉色较红,因其中血管系统较发达,含血红蛋白较多。引起此型中毒的细菌是含组胺酸脱羧酸酶的细菌,其中酶活性最强的为摩根氏变形杆菌、组胺无色杆菌和溶血性大肠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按致病菌分类,分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等。 症状 因类型而异。一般由活菌引起的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多有发热和腹泻。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时,体温可达38~40℃,还有恶心、呕吐、腹痛、无力、全身酸痛、头晕等。粪便可呈水样,有时有脓血、粘液。严重病例可发生抽搐、甚至昏迷。老、幼、体弱者若不及时抢救,可发生死亡。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起病急、发热不高、腹痛、腹泻、呕吐、脱水、大便为黄水样或黄糊状,1/4病例呈血水样或洗肉水样,病程1~7日多可恢复。细菌毒素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常无发热。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反复呕吐、上腹痛、腹泻等。肉毒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张目困难、复视,随之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最后可因呼吸困难而死亡。患者一般体温正常、意识清楚。 传播途径 均经食物传播。常见的引起中毒的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食品为肉类及内脏,尤其是病死牲畜肉,以及禽类肉、蛋类、水产品等。细菌也常污染熟肉制品而引起中毒。变形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也主要由动物性食品引起。由变形杆菌引起的过敏型中毒,多因食青皮红肉鱼而致。 副溶血性弧菌曾称为嗜盐菌,主要分布于海水和海产品中。生食鱼蟹类可引起本菌食物中毒。水产制品、肉类、家禽、咸蛋、咸菜,以及份饭等食品都曾引起本菌的食物中毒。 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与当地的生活习惯有关,多为家庭自制食品引起,如美国多家庭自制蔬菜及水果罐头传播。欧洲一些国家则主要经火腿、腊肠及其他肉制品传播。苏联及日本以鱼制品为主。中国则以发酵豆制品为主,如新疆的臭豆腐、豆酱、豆豉、面酱;其他省也有家庭自制臭豆腐引起者。传播本病的动物性食品有熟羊头肉、动物油脂、臭鸡蛋、咸鱼、腊肉、干肉、肉罐头、肉粽子等。 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有奶油、乳制糕点、奶酪、肉制品,还有剩饭、剩粥、糯米凉糕、含奶冷食等。 急救治疗 可分为一般治疗及特异治疗。 ①一般治疗。早期可洗胃或催吐。已有吐泻症状者则不可洗胃、催吐或导泻。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纠正电解质紊乱。有休克者抗休克治疗。对其他症状,如腹痛、呕吐等可对症治疗。一般病例无需抗生素,对重症、菌血症或并发症者可考虑投用抗生素。 ②特异治疗。因病原体而异。在肉毒中毒,肉毒抗毒素治疗越早越好。对毒素的型别诊断不清时,可用 A、B、E混合多价抗毒素治疗。一般效果好,恢复快。无抗毒素时可采用支持疗法。在过敏型组胺中毒,给与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扑尔敏等。还可给以大量葡萄糖酸钙及维生素C。 预防措施 各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虽有不同之处,但共同原则为:①防止细菌污染。控制感染细菌的肉、禽类进入市场,严禁食用病死的肉禽类及乳腺炎病牛的奶。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注意卫生,防止食品受到污染。接触熟食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带菌检查。②控制细菌繁殖。肉食业、饮食业、食品加工企业或个人以及集体食堂应在低温冷藏条件下储存鱼、肉、蛋、奶等易腐食品,以控制细菌繁殖及产毒。③杀灭病原菌。食品加工过程及温度要符合卫生要求,保证杀灭病原菌及某些细菌的芽孢。④食前充分加热能杀死活菌及破坏肉毒毒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