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
释义 Xi'ou zhongshiji zhengzhi sixiɑng
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卷名:政治学)
Western European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Middle Ages
  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政治思想。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占据统治地位。基督教神学世界观把《圣经》作为信仰的绝对权威,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宣扬上帝创造一切,高于一切。人和国家都被看成上帝的创造物,一切权力来源于上帝,并受上帝的支配。教权与王权的斗争贯穿于整个中世纪。教会与国家、教权与主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大致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政治思想  10世纪之前是西欧封建社会确立和形成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若干封建王国,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在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中,日耳曼人的原始民主和蛮族习惯法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法律制度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律属于人民,人民要服从法律,国王依法统治,人民不能反对国王;“国王大于个人,但小于法律”;国王是国家的首脑,但与封臣之间又有一种契约关系以及个人自由,地方自治等具有民主、法治色彩的政治思想。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渗透在日耳曼人的政治生活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政治理论。
  与此同时,产生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并没有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相反,在西欧封建化的过程中,在争取自身的独立性,摆脱世俗权力对宗教事务干涉的斗争中,势力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世界性力量。公元5~7世纪产生了教父学理论。基督教教父们为了统一教会思想,确立了基督教教义,并从《圣经》出发,论证教会在处理基督教内部事务方面拥有不受世俗政权干预的权力,反对世俗王权对教会事务的干涉。其代表有“双国论”的提出者A.奥古斯丁,提倡教会自治的安布罗斯和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等,教父学对基督教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奠定了神学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随着教会的发展和力量的增强,教父学在中世纪发展为经院哲学。


  后期政治思想  10世纪以后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基督教力量的强大,教权与王权的斗争成为这个时期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与之相伴的是城市市民反对基督教会统治的斗争。
  当基督教在经济、政治,特别是思想上成为一个强大的力量后,罗马教廷与国王们展开了关于教会权力与世俗王权权力界限问题的争论。教会方面根据奥古斯丁等教父学理论认为,基督教会的权力是独立的,不依附于世俗政权,教会有权处理自己的事务,教会拥有自治权。他们还认为王权来源于教权,从属于教权,上帝把统治人精神方面的权力和世俗方面的权力都授给了教会,教会把精神统治权留给了自己,而把世俗统治权委托给皇帝或国王。其代表理论有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卜尼法斯八世的“两剑论”,教皇英诺森二世的“日月说”。王权派代表如亨利四世则以《圣经》为依据,认为世俗权力属于上帝,只对上帝负责,教会不能干预皇帝或国王的统治,不能废黜皇帝或国王。法学家阿库秀斯、巴尔杜斯、巴多鲁斯等更依据罗马法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的,具有最高权威,不可剥夺,对王权的指责是对神明的亵渎。
  在西欧封建社会,柏拉图和斯多葛派的影响一直占统治地位。10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十字军的东征、阿拉伯文化的传入,以及大学的出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得到传播。基督教教会开始时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采取敌视和排斥的态度,甚至把他的著作列为禁书。随着社会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日趋广泛与深入,并产生了阿威罗伊 -亚里士多德主义。这种形势使得神学家们不得不加强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研究,并极力把它纳入宗教神学的范围。教会势力的日益壮大,客观上也要求比较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教权的最高性、神圣性。随着经院哲学的发展,13世纪产生了系统的神学政治理论,它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适应了基督教的需要。其代表是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他改造了早期的教父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力图调和信仰和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矛盾,使理性最终服从信仰。他主张神法高于人法,教权高于王权。
  但是反对封建教会统治的斗争仍在继续。适应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罗马法思想渗透到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成为教俗双方论证自己权力的基础。市民思想家把对罗马法的研究和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结合起来,以“法人团体”的观点看待国家,看待教会,主张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教会的最终权力来源于全体教徒参加的宗教会议。这种思想极大地冲击和限制了教会的权力,其中所包含的民主思想和日耳曼人的传统观念相结合,对近代欧洲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市民思想的代表是意大利帕多亚的马西略和奥卡姆的威廉,他们都从维护世俗权力出发,批判教会和教皇。威廉主要从事哲学和神学研究,马西略则提出了系统的政治主张。
  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基督教异端始终存在,它是城市市民、农民、平民反对封建教会统治的主要斗争形式。10世纪以前主要是反对基督教会的正统的三位一体理论。10世纪以后,特别是14世纪,随着农民、平民反封建斗争的发展,它又与政治运动结合在一起,形成武装起义。其代表有法国的阿尔比派,意大利的阿诺德派,英国的威克里夫派等,其基本主张是以《圣经》作为信仰的唯一依据,把信仰看成是个人的事,反对基督教会的繁琐仪式和对个人信仰的干预。
  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14~16世纪欧洲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使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冲击而衰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