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辰河戏 |
释义 | chenhexi 辰河戏(卷名:戏曲 曲艺) 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南沅水上、中游(旧属辰州)一带,以及与其毗邻的贵州、四川省部分地区。它的主要声腔是辰河高腔,兼有低牌子、昆腔和弹腔(即曾多年与辰河戏同台演出的汉剧)。辰河高腔源于弋阳腔,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早年,辰河戏分高台班(舞台演出)、矮台班(木偶)、围鼓堂(坐唱)3 种演出形式。较有影响的高台班社有双少、元和、贵云、天元、天福等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溆浦、沅陵、辰溪、泸溪、芷江5县均建有专业剧团。 高腔传统剧目中,保留了较多的明清传奇剧本。它的四大本看家戏为“苏”(演苏秦故事的《黄金印》)、“刘”(演刘知远故事的《红袍记》)、“潘”(演潘葛故事的《一品忠》)、“伯”(演蔡伯喈故事的《琵琶记》);又有《天开榜》、《苦玉杯》、《坐衙嘲笑》、《金盆捞月》、《三闯挡夏》、《装疯油锅》等具有本剧种特色的剧目。高腔经过挖掘整理,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戏,如《破窑记》、《李慧娘》等。昆腔剧目仅存有一些单折,如《百花亭》中的《斩巴》,《拜月亭记》中的《走雨》、《招商店》,《红梅阁》中的《判奸》。低牌子仅有曲牌,无剧目。 辰河高腔音乐,系曲牌联套体,高亢、粗犷,具有湘西地方特色。曲牌用“犯腔”转调,手法多变,与其他高腔不同的是用唢呐帮腔。表演艺术朴实,在武戏中,融合了湘西民间拳术的招式,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随着山区的开发,艺术交流增多,辰河戏吸取汉剧和其他剧种的长处,使表演艺术更加丰富。老一辈名演员有向代健(生)、安启家(净)、米殿臣(净)、杨锦翠(旦)、舒洛成(小生)、杨世济(生)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