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释义 jingji jichu yu shɑngceng jiɑnzhu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卷名:经济学)
economic basis and superstructure
  前者指同生产力相适应的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后者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一定的上层建筑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且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两者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所创立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种科学概念,对于人们认识和研究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上的各个社会形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应当简单化,也不应当机械地运用这种科学概念,而不去分析现实经验中的复杂事实以丰富这种概念的内涵。马克思认为:按主要条件来说,相同的经济基础,“可以由于无数不同的经验的事实,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程度差别,这些变异和程度差别只有通过对这些经验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分析才可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92页)。对于现实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应当进行这样的分析。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矛盾的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上层建筑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形成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会发生变更。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它们的政治、法律等制度,虽说性质和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是由它们各自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为其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的。随着奴隶制经济到封建制经济的过渡,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法律制度和封建的意识形态,便逐步取代了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随着封建制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便逐步取代了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变革中,应当看到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点:①旧的腐朽的意识形态总是缓慢地最后退出历史舞台;②新的社会意识形态总是要从旧的社会中批判地继承和发展改造许多属于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的东西。
  上层建筑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经济基础起着一定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时,它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当上层建筑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时,便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一般说来,新的先进的上层建筑是变革旧的经济制度和帮助新的经济基础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强大力量;旧的上层建筑则是维护过时的经济制度、阻碍新的经济基础产生和发展的衰朽力量。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它的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之间都是有矛盾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贯穿于每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它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派生出来的,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 特点  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作过深刻的分析。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但是,除了旧社会意识形态的残余以外,上层建筑中某些部分和某些环节也会存在缺陷,这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同旧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它无需通过变革社会制度来解决,它能够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身不断加以解决。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中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发展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因素、部分和环节,使上层建筑不断完善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它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积极作用,是促使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地迅速地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参考书目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