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贺绿汀 |
释义 | He Luting 贺绿汀(1903~1999)(卷名:音乐 舞蹈) ![]() 1937年“八一三”前后,他参加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赴内地宣传抗日。1938年春到武汉,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后随厂内迁重庆,又在育才学校音乐组和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等处担任教学工作。这阶段他的歌曲创作有《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游击队歌》、《干一场》(即《上战场》)、《日本的兄弟哟》和《保家乡》等,特别是作为演剧一队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游击队歌》,在敌后根据地和大后方均得到广泛流传。从武汉到重庆以后的两年间,他的创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并趋于多样化。除为影片《中华儿女》、《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等配乐外,还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合唱《胜利进行曲》(之二),格调清新、富于泥土气息的无伴奏合唱《垦春泥》,戏剧性的朗诵调《嘉陵江上》,民谣风的抒情曲《阿侬曲》以及笛子独奏曲《幽思》,管弦乐《晚会》等。此外,他在这个阶段还发表了《从“学院派”、古典派、形式主义谈到目前救亡歌曲》、《抗战音乐的历程及音乐的民族形式》等论文,就抗战初期音乐界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1941年“皖南事变”后,贺绿汀前往华东抗日根据地,先后在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部、新四军鲁艺文工团和新四军二师政治部抗敌剧社等处工作。1943年夏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1944年秋调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从事创作。1946年初随该队进军东北,途中奉命返回延安筹建中央管弦乐团。1948年秋负责组织华北文工团,直到新中国成立。在新四军和初到延安的近 3年中,他把音乐活动的重点放在培训音乐干部方面,为向学员讲授作曲技法而创作了合唱《一九四二年前奏曲》。到联政宣传队后,他的创作以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和斗争、新型的官兵关系等为主要内容,追求音乐的通俗性和对歌舞剧形式的探索,以及用专业手法对传统民歌进行改编,构成了他在这个阶段的创作特色。《前进,人民的解放军》、《露营歌》等战士歌曲,《烧炭英雄张德胜》、《徐海水除奸》等部队歌舞剧,话剧《沁源突围》中的器乐插段《山中新生》以及管弦乐《森吉德玛》等,都曾受到战士与群众的欢迎。解放战争期间,他在病中还为话剧《解放了的堂吉诃德》配乐,并创作了《新中国的青年》等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一直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现为名誉院长),并且先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和上海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他为办好高等音乐院校、培养新型的专业音乐人才倾注了心血。在繁重的行政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余,他仍坚持音乐创作。从1949年起,他参加了歌剧《长征》的创作,并作有大合唱《十三陵水库》、无伴奏合唱《我们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独唱《牧歌》、民歌编曲《绣出山河一片春》、电影歌曲《不渡黄河誓不休》、群众歌曲《英雄的五月》、小提琴曲《百灵鸟》、电影音乐《宋景诗》等多种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同时,他还针对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建设事业中出现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其中如《关于“洋嗓子”的问题》、《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民族音乐问题》、《新歌剧问题》、《音乐美学及其他》、《中国音阶及民族调式问题》、《对批评家提出的要求》、《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回顾》、《论音乐的理论与实践》、《关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一封信》、《关于提高和发展普通音乐教育的意见》、《关于演外国歌剧的问题》等,都产生过一定的社会影响。 在60多年的音乐艺术生涯中,贺绿汀把自己的音乐活动和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创作了近200首歌曲、3部大型合唱曲、6 部歌剧(两部与人合作)、25部电影音乐、5部话剧配乐、7首管弦乐曲及一些器乐独奏曲和 140余篇论文、译作等。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并重,是他音乐活动中的一个特点。他的创作,构思严谨周密,结构完整紧凑,手法简洁洗练,感情真挚自然,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民族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得到相当多样的表现。他的文章涉及到内容与形式、生活与技巧、创作与批评、传统与革新、继承与借鉴、历史与美学、作家与作品、教育与科研等音乐领域中的许多方面。在音乐教育方面,他主张办学依靠专家,面向社会,注重实践,重视民族音乐传统。坚持专业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坚持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 ![]() 1983年,中国音乐界举办了庆祝贺绿汀从事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60周年纪念活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此拍摄了彩色纪录片《音乐家贺绿汀》。同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国际音乐理事会第20届年会上,一致通过他为该会荣誉会员。他的著作,除各种单行本外,已编辑出版的有《贺绿汀独唱歌曲集》、《贺绿汀歌曲选》(简谱本)、《贺绿汀合唱曲集》、《贺绿汀钢琴曲集》、《管弦乐曲二首──晚会、森吉德玛》、《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