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绝句
释义 jueju
绝句(卷名:中国文学)
  诗体。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言绝句。绝句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则大约起于南朝。《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下·刘昶传》载刘昶奔魏,“在道慷慨为断句”;又《檀超传》载宋明帝说吴迈远“连绝之外,无所复有”。“断句”、“绝”即谓绝句,指一人独吟四句即止,如刘昶断句:“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连”即谓“连句”,如《南史·谢晦传》载谢世基“临死为连句诗”,谢晦“续之”,都是四句一首;亦称“联句”,如《文心雕龙·明诗》“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所以当时称为“断句”、“绝句”,是相对连句而言的。
  在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它的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说:“五言绝始汉人小诗,而盛于齐梁。七言绝起自齐梁间,至唐初四杰后始成调。”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后两句有对偶的绝句相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前两句有对偶的绝句相同于律诗的后四句,四句成两联对偶的绝句相同于律诗的中间四句,四句都不对偶的绝句相同于律诗的首尾两联。所以唐人所作近体绝句,在诗集中也有归属于律诗的,如李汉编韩愈的《昌黎集》。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取律诗之半而成。这是从唐人绝句的格律形式归纳出来的一种说法,用以说明绝句来源及得名由来,则为未确。
  由于这一诗体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至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除盛唐的李白、王昌龄,晚唐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的手笔。另外,由于唐时模仿古乐府之作已不合乐,唐代诗人大多采用绝句形式写作配乐歌唱的歌词,如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清代王士禛说:“开元、天宝已来,宫掖所传,梨园弟子所歌,旗亭所唱,边将所进,率当时名士所为绝句尔。……由是言之,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即唐三百年之乐府也。”(《唐人万首绝句选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