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
释义 Xizang Zizhiqu Dang’anguan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卷名:图书馆学 情报学 档案学)
Archives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中国省级综合性档案馆。1980年12月成立,原名西藏自治区历史档案馆,设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印经院大楼内。1990年7月迁至新馆,馆址在拉萨西郊。
  馆藏档案截至1990年底,有90个全宗,约 300万件(册),包括从元代、明代、清代、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59年西藏平叛改革历时 700多年的档案。这些档案主要来源有:噶厦(原西藏地方政府)、译仓(达赖秘书处)、摄政王办公室、噶厦和布达拉宫下属各办事机构、班禅堪厅、昌都噶厦、亚东噶厦以及色拉寺、哲蚌寺、萨迦寺和拉萨附近的各个寺庙。此外,档案馆还有藏文图书资料3000册。档案的主要内容有:历代皇朝和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给达赖、班禅、驻藏大臣的封文、诏书、训令,噶厦向下发布政令的文件草稿和下级机关呈送的各种报告、纳税清册,清末以来英、俄、德、法、日等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的来往文书等。这些档案反映了西藏 700多年中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军事、司法、涉外关系、文化、科学、农牧业生产等各方面的概貌,反映了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长期行使主权的历史事实。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因此所形成的档案往往带有较强的民族、宗教和边疆地区特色。除了有少量的汉文、蒙文、满文、回文、英文、印地文、尼泊尔文的档案外,绝大部分是用藏文书写的,其格式是整张藏纸横书,因纸张较大,或卷放或叠放,展开以后有的可达到数米甚至数十米长。至1990年底,已经整理出历史档案近130万件,完成了9800多份照片档案和91个唐卡(壁画、卷轴画)的编目工作,修复残损的珍贵档案4600多件。
  该馆原址年久失修,新馆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工作人员40余,约80%为藏族,其中高级技术职称者6人,中级技术职称者9人。还购置了较为先进的缩微等设备,结束了多年来西藏档案馆基础设施简陋陈旧的历史。
  该馆在较为艰苦的条件下,为加强民族团结、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为西藏地区文化科学事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1959~1990年共提供档案资料 5万多件(册),其中有为配合中印边界斗争提供的3.6万件边界外事文件,有为西藏革命展览馆提供的揭露农奴制罪行的材料,有拉萨河水文资料、地名资料、自然灾情资料,还有地方史资料、中俄和中英关系资料、金融史资料、藏戏史资料等。还与外单位合作编辑出版了《铁虎清册》、《西藏灾情档案──雪灾篇》、《西藏地震史资料》等档案资料汇编。1982年举办了西藏珍贵历史档案展览。新馆还辟有以“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为主题的《历史的缩影和结论》档案陈列室,接待参观者数千人次。(见彩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