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身免疫性疾病
释义 zishen mianyixing jibing
自身免疫性疾病(卷名:现代医学)
autoimmune diseases
  自身免疫反应达到一定程度而导致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已知数十种,可涉及一个器官,也涉及全身多种组织和器官,临床表现及预后各异。多表现为结缔组织病。有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免疫抑制药对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疗效。不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外因有关,但有的未见肯定的外因。患者血中有自身抗体和(或)针对自身抗原的致敏淋巴细胞。病变部位决定于相应自身抗体的分布范围。自身抗原为细胞核成分或线粒体等细胞器时,病变可遍及全身各器官系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若自身抗原为某具体器官的成分,则病变局限于该器官(如溃疡性结肠炎)。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含一种以上的自身抗体。不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迁延反复不愈。
  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认识自身和识别异体。对于异体物质,则要排斥。正常人体血清中可存在多种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生理性抗体),但这些抗体极低,不足以破坏自身成分,但可以清除衰老退变的自身组织,这就是自身免疫反应。当这种反应强度太大,导致严重组织损伤,表现临床症状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过程通常通过盖尔及库姆斯二氏分型的Ⅲ型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即自身组织(自身抗原)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自身抗体产生。自身抗原和自身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并激活补体,通过一系列反应,导致组织损伤。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就是如此。
  自身免疫反应也可通过Ⅳ型变态反应的机理导致组织损伤。此时,自身抗原直接激活淋巴细胞,使之致敏;被致敏的淋巴细胞再与带有自身抗原的细胞发生反应,引起介质释放和炎症反应,直接导致损伤。另外,Ⅱ型或Ⅴ型、Ⅵ型变态反应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起作用。
  发病机理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怎样开始和发展的,至今不清楚。有些病例平素身体健康,只是在某些情况下突然发病,并且一发病则病情不可遏止。似乎这类患者具有某种发病倾向,疾病过程通过某一“扳机”刺激而触发。这种“扳机”刺激可为感染、创伤、药物、辐射、甚至精神刺激。个体对这些刺激的易感性似乎与遗传素质有关。自身免疫过程一旦被触发,各种环境因素都可能使反应加重。如果发生细胞破坏,就可形成抗细胞产物的抗体,如抗核抗体和抗胞浆抗体。抗淋巴细胞膜的抗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再次激活自身免疫过程。
  关于自身免疫过程发生的机理,有多种学说:
  ①禁忌细胞系学说,身体内出现突变淋巴细胞,这种突变淋巴细胞应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被识别并被消灭或降低其作用,如果这个过程发生障碍,突变淋巴细胞能生存下来,就可能由于某种刺激而增殖活跃起来。由于这种突变淋巴细胞系抗原结构上的异常,它将与机体组织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组织损伤。
  ②隐蔽抗原学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曾与淋巴网状系统接触的组织被识别为自身组织,受到机体免疫系统的保护,相反,未接触淋巴网状系统的组织则被认为是异体组织。有些器官和组织,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甲状腺、晶状体、精子等在胚胎发育期间没有机会与胚胎免疫器官接触,因此不受免疫系统的保护,但这些抗原在正常情况下不与相应免疫活性细胞接触,不致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当发生炎症、外伤、感染等情况时,这些自身组织的抗原被释放入血液或淋巴液,就可能刺激淋巴网状系统形成自身抗体,并导致组织损伤。
  ③自身变异学说,正常的自身组织可能因冷热、强烈日照、电离辐射、外伤、烧伤、感染、化学品或药品作用发生变异,而被免疫系统识别为非自身组织而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这个自身组织的破坏。如催眠药司导眠为半抗原,与人体血小板结合后刺激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的生成,导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④免疫清除功能缺陷学说,淋巴系统的免疫功能有缺陷,不能有效地清除突变的淋巴细胞或抗原,后者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而导致自身免疫过程。
  ⑤交叉反应抗体学说,认为自身免疫反应可以完全由外界抗原激发。如果机体的某一组织成分与外界抗原物质具有相似的抗原性,便可因交叉反应抗体的产生而导致自身组织的破坏。明显的例子是链球菌感染后导致的风湿性心内膜炎(链球菌细胞壁的抗原与人心肌间质、心瓣膜等结缔组织相似)和因接种异种脑组织而导致的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
  上述这些学说都各有其实验或临床依据,可以解释某些自身免疫现象的发生,但它们又多不能圆满地解释所有自身免疫现象。所以,自身免疫发生的机理可能是多方面的。
  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确定并不容易。从病变部位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看到了自身免疫病的组织学改变,才能考虑自身免疫病。在血清中查到自身抗体对诊断自身免疫病有重要参考意义,但并不经常是绝对可靠的依据。必须结合多方面的资料来诊断。
  防治  由于对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目前所知甚少,所以自身免疫病的防治相当困难。及时治疗感染,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不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放射性照射,有可能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机会。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应用细胞毒制剂以破坏迅速增生的细胞系。一般说来,增生活跃的细胞系对细胞毒制剂的敏感性较正常细胞为高,因此在应用细胞毒制剂时,它们首先被破坏。细胞毒制剂的缺点是它也破坏正常细胞,并且有可能诱发细胞的恶变或突变。②应用皮质类固醇以抑制自身免疫过程产生的病理刺激。这类药物对缓解急性症状有良好效果,早期足量应用可防止重要脏器损伤。③应用药物以对抗自身免疫过程中释放出的药理活性物质的作用和这些物质造成的损害。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他可用的药物还有氯喹、金盐、青霉胺等。④如果有可能除去产生自身抗原的病灶,则手术可作为治疗自身免疫病的一种手段。例如,脾切除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  可分三型,见下表。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以下几种:
  ①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中年女性。其特征是面颧部蝴蝶状充血疹及广泛内脏病变,易受侵的器官有心、肾、肺、肝等。“典型”病例呈急性过程,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肾功能衰竭等,并可致死。但大部分进展缓慢。
  本病的主要自身抗原为脱氧核糖核酸,特别是变性的脱氧核糖核酸,此外还有核蛋白、血细胞等。有些用以治疗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可导致抗核抗体的产生。这些药物中主要的有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甲基多巴等。因药物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少引起肾损害,其他病例则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肾损害,最后常导致肾功能衰竭。
  ②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生于中年女性,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是全身性疾病,病变主要侵及关节。关节症状一般反复发作,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关节破坏日益严重,最后导致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和畸形。除关节外,皮肤类风湿结节、动脉炎、心包炎、巩膜炎、淋巴结炎、肝脾肿大、神经病变等也不少见。本病可根据典型的临床过程和检查所见作出诊断。 X射线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可借以证实关节病变,后者的最终结局是关节融合,失去活动功能。患者血清内多可查到类风湿因子。本病主要靠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酸类、氯喹或羟氯喹、皮质类固醇等。凡病程较短、治疗反应良好者,可不发展至慢性过程。病程超过3年的,一般难以治愈。
  ③系统性脉管炎。包括一系列以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致血管壁受损为特征的病变。比较常见的是结节性多动脉炎。本病约70%为男性。病变主要侵及中等动脉和肌肉内的小动脉,导致管腔狭窄。肾和心是最常受侵犯的器官。病变也可侵犯消化道、周围神经、皮肤、肺、脑、肝、脾、睾丸等。初期症状常为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和受侵器官的症状。应用皮质类固醇或细胞毒制剂可缓解症状。有肾病变者常死于肾功能衰竭。
  ④硬皮病。以皮肤纤维组织的过度增生为特征,好发于女性。由于皮肤增厚变硬,所以外表紧绑而光泽,患者面容呆板,缺乏表情。硬皮病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局限型,皮损只限于皮肤;另一种为系统型,可有关节、胃肠、肾、心血管系、肺等病变。关节活动障碍和吞咽困难是常见症状。血清内可查到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青霉胺对限局型硬皮病可能有些效果。
  ⑤天疱疮,一类以皮肤表层大疱性病变为特征的皮肤病。从患者血液中可查到抗皮肤抗原的自身抗体。天疱疮有不同类型,有的病变有自限性,可以自行缓解;有的合并内脏病变,可迅速致命。应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
  ⑥皮肌炎,一类以皮肤和肌肉萎缩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由于肌肉萎缩,患者感极度无力。另一特征是常伴随恶性病变,特别在老年患者。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努力寻找有无恶性病灶。诊断可根据肌肉活体检查、肌电图、血清肌酶和自身抗体检查确定。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效果。
  ⑦混合结缔组织病,指同时有多种结缔组织病的情况。临床表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的不同组合。血中有高滴度的抗核抗体。多数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良好,本病有发展为系统型硬皮病的趋势。
  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含有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这些抗体有的可凝集红细胞,有的可与补体共同溶解红细胞。根据自身抗体作用的适宜温度,这类抗体可分两大类:所谓的热抗体(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37℃,患者贫血的程度不一,轻的临床症状不明显,重的可伴黄疸和急性失血症状,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良好)和所谓的冷抗体(最适宜的作用温度为37℃以下,通过凝集红细胞和激活补体而产生作用,这类贫血对保暖、休息和必要的输血治疗反应良好,而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不佳)。
  ⑨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甲状腺自身免疫病属限局性自身免疫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伴有甲状腺肿大的甲状腺弥漫破坏性炎性病变,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增高、甲状腺肿大而没有功能过强是诊断的依据)、原发性粘液性水肿(也可测得抗甲状腺抗体,但滴度较低。最终导致甲状腺萎缩,可能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发展的最终阶段)、甲状腺机能亢进(临床表现是甲状腺肿、震颤、突眼和基础代谢率增高。由于甲状腺抗体的存在而导致腺组织增生,甲状腺功能过强。甲状腺大部切除或放射性碘治疗有良效)。
  ⑩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女性。主要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表现为浅溃疡。病情反复发作,致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可能与遗传有关,某些类型的大肠杆菌(O14)的抗原与人结肠粘膜的抗原相似,这些细菌感染可能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结肠损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