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维纳核估计 |
释义 | Weinahe guji 维纳核估计(卷名: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 estimation of Weiner kernel 用泛函级数模型逼近非线性系统的动态过程,又称白噪声估计方法。1887年V.沃尔泰拉引用一致收敛的泛函级数来逼近连续函数,这就是著名的沃尔泰拉级数。可以用沃尔泰拉级数来逼近一个非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但是由于沃尔泰拉级数的核不是正交的,在估计这些核时不能简单地通过输入激励和系统的响应来得到结果。 1958年R.维纳建立一组正交核: ![]() ![]() ![]() ![]() ![]() ![]() ![]() ![]() 利用Gm的正交性和正态白噪声的性质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比较方便地得到hm的估计。最常用的是互相关方法,也就是利用输入和输出的互相关函数来估计hm。 前几阶核的估计是: h0=E [y(t)] ![]() ![]() ![]() ![]() 白噪声估计方法的重要性在于:两个系统一致(即有完全相同的输入输出关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对正态白噪声输入有相同的响应。因此用正态白噪声估计出来的维纳核只要精度足够高,就可以作为系统的描述,并可用以预测对任何输入的响应。这种方法着眼于研究缺乏先验知识、机理不清的非线性系统,适用于研究黑箱。这种方法在生理系统的分析中得到成功的应用。例如在研究脊椎动物视网膜的过程中把刺激-响应试验(即功能辨识)和解剖学知识 (即结构辨识的先验知识)结合起来完成视网膜的建模和辨识。先辨识对视网膜的光刺激s和送入大脑的信号r之间的功能关系,这是完全的黑箱方法(图2虚线部分)。再利用解剖学知识,知道水平细胞H处于从光到神经中枢信息处理的通路中间,然后测量H的响应r1,原系统就分解成两个子系统。再将电流通入H并记录视网膜光感受器R 的响应就可证实从H到 R存在反馈。这样就把视网膜分解成三个子系统并能测出各自的特性。继续这种分解,逐步打开黑箱便得到完整的视网膜模型(图3)。图3中,r3为对双极细胞B的检测,r4为对无长突细胞A的检测。图4是用所测数据求得的视网膜模型一阶核和二阶核。 ![]() ![]()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