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贾谊
释义 Jia Yi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卷名:哲学)

  中国西汉初政论家、 思想家。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汉文帝初,贾谊年仅20岁时以“颇通诸子百家之书”被推荐为博士,参与朝议。在政治上,他锐意改革,深受文帝重视。不久,超迁为“太中大夫”。但他的许多建议,触犯朝廷守旧势力,旋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怀王堕马死后,贾谊抑郁而死。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的著作有《贾谊》58篇,《赋》7篇,原有集,现已散佚。明代有《贾长沙集》。今传有《新书》 10卷,即《贾谊》 58篇。其中《道德说》、《鸟赋》等是他的重要哲学著作。
  在《道德说》中,贾谊提出“道德造物”的命题,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与“德”造成的,说“德之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也”。“德”与“道”的关系是,德以道为本。从“道” 到“德” 是“离无而之有”。归根结柢,“道”是天下万物的根源。但道的性质是精神还是物质,在他那里不够明确。在《鸟赋》中,他继承和发挥了先秦荀子等人的朴素唯物论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天地阴阳二气生成的。他说:“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同时,又明确肯定万物的运动变化。他说:“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形气转续兮,变化而嬗”。并认为,在万物变化中,到处都充满着矛盾及其相互转化。这种转化,“不可预虑”,“不可预谋”,完全是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自然过程。对于社会历史,贾谊提出“变化因时”的观点,认为应当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法令。这是他在政治上变法易故的理论根据。
  贾谊早年的思想富于黄老色彩。后来,随着汉初社会生产的初步恢复和社会上新矛盾的出现,黄老清静无为的思想已不能适应。这时贾谊积极主张变革,批判无为思想,阐述了自然和社会中的运动变化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