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贾谊
释义 Jiɑ Yi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卷名:政治学)

  中国西汉思想家、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18岁以能诵诗书,善文章,为郡人所称道。廷尉吴公荐谊于汉文帝。20岁时被文帝召为博士。后因其才学出众被汉文帝越级提拔为太中大夫。贾谊在朝廷敢于议论朝政,揭露时弊,并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受到文帝的重视。文帝曾商请大臣以谊任公卿之位,但受到周勃、灌婴等大臣的排挤。不久,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怀王坠马死后,谊悲伤不止,一年后死去。他的著作有《新书》、《过秦论》、《陈政事疏》等。今人辑为《贾谊集》。
  贾谊的政治思想以儒学为主,兼采法、道、墨诸家学说。他指出秦王朝的灭亡是因其不行仁义之道,不懂攻守不同术之理。贾谊认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策略是不同的。夺取政权要依靠暴力,而巩固政权则要施行仁义。秦王朝的君臣们不懂得取与守不同术的道理,取得政权后,依然崇尚暴力,鄙视仁义,招致亡国的悲剧。他向汉文帝反复宣讲仁义之道,认为“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新书·修政语上》)。贾谊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认为民是国家、君主和官吏的根本,离开了民则国将不国,君将不君,官将不官,谁敢与民为仇,必将为民所埋葬。他认为君主选拔官吏应征求百姓的意见,得到百姓的认可。贾谊尊崇君权,强调礼的作用,认为“主主臣臣,礼之正也;威德在君,礼之分也”。但他又认为礼不仅是尊君,也是为了爱民,“礼者所以恤下也”。他认为按照礼的规定,“国有饥人,人主不飧;国有冻人,人主不裘”(《新书·礼》)。贾谊还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他向汉廷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即把具有割据能力的大国分割成许多小国,以削弱其势力。
  贾谊的《过秦论》是一本较突出的政治著作,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23: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