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田,M.de |
释义 | Mengtian 蒙田,M.de(卷名:外国文学) 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 ![]() 《随笔集》3卷共107章,各章长短不一,结构故意松散自然,并不要求勉强统一,彼此连贯: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无所不谈。蒙田不囿于渊博的书本知识,能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他独特的思想意境与艺术风格。 蒙田在《随笔集》的卷首告诉读者:“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它介绍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例如第1卷第8章《论闲暇》,讲他写《随笔集》的动机;第19章《讲哲学,就是学死》,谈他的人生哲学;第27章《论友谊》,歌颂他和拉·布厄西的友谊;第2卷第10章《论书籍》,评论他所读的书;第17章《论自大》,解剖他的风格、习惯和人品;第3卷第3章《三种交游》,描写他的书斋和对沉思与阅读的看法;第9章《论虚荣心》,谈怎样处理事务,怎样工作,怎样旅行;第10章《论善用意志力》,讲他对行政工作的态度。这些篇章不是系统的叙述,剖析的事理也深浅不一。 ![]() 《随笔集》里著名的最长的一章,第2卷第12章《为雷蒙德·塞朋德辩护》,作者纵览古今,发见理性因人因地而异;道德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没有一定标准;科学则充满无知、错误和矛盾;最后归结为怀疑一切,得出一句名言:“我知道什么?” 蒙田认为人是热爱生活的,爱生活就要求顺乎天性,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但要求有选择和节制。 《随笔集》另一重要篇章是第 1卷第29章《论儿童教育》。他的教育原则是使儿童身心健全,而且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判断力。 蒙田撰写《随笔集》,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语言平易明畅,形象亲切生动,富于生活情趣。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 蒙田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怀疑论只是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杀戮、迫害的否定,他要“揭去事物和人的假面具”,考察事实,重新审查一切。他认为绝对真理既无法认识,只能探索部分的寻常的真理;比较可靠的是认识自己,而世上最熟识自己的无过于本人。所以,写作《随笔集》不是著书立说,而是对自己进行分析,一点一滴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蒙田的思想是一种中庸的思想。他生平致力于保持安静的乡绅生活。政治上是保守的,尊重现存的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不提倡改革,也不赞成压迫提倡改革的人。 《随笔集》的影响深远,英国的培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反映了蒙田的思想影响。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继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经验的思想。 《随笔集》的文体和风格,对于法国文学甚至对英国文学都影响极大。 参考书目 André Gide, Essai sur Montaigne, Schiffrin,1929. Jean Plattard, Montaigne et son Temps, 193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