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蒲柏,A.
释义 Pubai
蒲柏,A.(卷名:外国文学)
Alexander Pope (1688~1744)
  英国诗人。出生于在政治上受歧视的天主教徒的家庭。12岁时患重病,健康受到损害,从此家居读书。16岁时开始写诗,23岁发表诗篇《批评论》,受到文坛注意,得以结交著名作家斯威夫特、艾迪生等人,遂以写诗和翻译古典作品为生,成为当时尚不多见的职业作家。
  他在文学上崇奉新古典主义,重节制,讲法则,这也与当时提倡理性的英国上层社会相适应。他的作品无不精心雕琢,意境虽不高远,气魄亦无雄奇,但技巧圆熟,特别是英雄双韵体的运用,达到英国诗歌史上的最高成就。
  他的成名之作《批评论》(1711)运用英雄双韵体,宣扬文学批评家必须有高雅的趣味的新古典主义理论,主要论点来自古罗马的贺拉斯和法国布瓦洛等人,新意不多,但把它们表达得异常机智、精辟,体现了他对好诗的定义:“所思虽常有,妙笔则空前。”《夺发记》(1714)是仿英雄体诗所写,作者故意小题大作,使用罗珂珂式的华丽文笔写一对贵族男女因追逐游戏而交恶的社会新闻,但又意含讽刺,展示了时髦社会中人们生活的空虚无聊。《怀不幸女士之诗》(1717)和《埃洛莎致阿贝拉诗》(1717)则以真挚的爱情为主题,其中人物都遇上悲剧性的结局。两诗写得悱恻动人,后者更见深度。
  蒲柏也翻译了古希腊荷马的史诗。《伊利昂纪》译本(1715~1720)与《奥德修纪》译本(1725~1726)的相继出版,为他赢得了更多的读者和收入,但也引起了学者们的非议。他所编辑的《莎士比亚全集》(1725)问世后,又遭受专家的指摘。
  蒲柏的对策是把他的主要论敌当作反面人物写进他的新作《群愚史诗》( 4卷本,1743)。讽刺本是蒲柏所长,这里更见功力,然而只在作者跳出个人恩怨,将学究之流当作社会之害来鞭挞的时候,诗句才获得真正的力量。
  蒲柏的后期作品还有《人论》(1733~1734)、《致阿勃斯诺特医生书》(1735)和《仿贺拉斯作》(1738)。《人论》是一首哲理诗,它反映了流行在当时上层人士之间的哲学信念,例如:“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它有许多常为人引用的名句,而全诗却比较浅薄。
  后期的杰作是《致阿勃斯诺特医生书》。这是蒲柏的自传和自我辩护词,写得比较真切、自在,风格更为口语化,讽刺也更加入木三分,其中针对艾迪生的一段文字特别犀利,至今有名。
    


  蒲柏的文名盛于18世纪,模仿者甚众,后浪漫主义诗人兴起,却对他作品中的意境和词藻大加反对,19世纪后半叶的批评家阿诺德甚至说他写的只是散文,不是诗歌。进入20世纪,他的文名复振,多数批评家认为他虽不长于抒情,也无深刻的思想,但善以议论和哲理入诗,写得精练、锋利,有不少可诵的警句,而英雄双韵体的运用更是达到艺术上的化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