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赫尔巴特,J.F.
释义 He婔erbate
赫尔巴特,J.F.(卷名:心理学)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1776年5月4日生于奥尔登堡,1841年8月14日卒于格丁根。18岁时入耶拿大学,毕业后曾在瑞士任家庭教师,同J.H.裴斯泰洛齐相识,因而对教育发生了兴趣。1802~1809年又到格丁根大学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后任该校讲师。1809年到柯尼斯堡大学继任I.康德的哲学讲座,历24年之久。1833年回到格丁根大学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他的著作很多,有关心理学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学教科书》(1816)、《作为科学的心理学》(1824~1825)等。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直接受 G.W.von莱布尼茨和康德思想的影响,但有所发展。他第一次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认为它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所以心理学应该是经验的科学。他还认为心理学应是数学的科学,要用数学的方法对心理量进行计算,因此他在心理学中第一次作了运用数学法的尝试。他接受了莱布尼茨关于灵魂单子具有活动特性的观点,认为观念也是活动的;他也吸取了英国联想主义的思想和当时力学关于引力和斥力的概念来说明观念互相吸引和互相排斥的关系。他为了进一步揭示观念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提出了“意识阈”和“统觉团”的概念。认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而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这个观念的整体称作“统觉团”。统觉团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他成为近代的教育理论家。他的心理学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但其中也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他明确主张心理学是科学,教育学应建立在心理学理论之上。他关于心理学的一系列思想对G.T.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各国教育理论都有直接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0: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