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罗振玉
释义 Luo Zhenyu
罗振玉(1866~1940)(卷名:考古学)

  中国近代金石学家。字叔蕴,又字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老人。原籍浙江绍兴府上虞县永丰乡。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8月8日)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1940年5月14日卒于辽宁旅顺。
  罗振玉出身上虞县学,中日甲午战后,与人在上海合办学农社和《农学报》,又设东文学社,翻译介绍日本和欧美农学著作。1906年起,相继任学部参事官、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等职。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民自居,长期侨居日本。1919年由日返国,逐渐参预清室的复辟活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满洲国”傀儡政权成立后,曾任伪参议府参议及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
  罗振玉少年时代即癖好金石铭刻。成年后,适逢殷墟甲骨、西域简牍、敦煌遗书和大量古代器物的陆续发现,又与法国汉学家E.E.沙畹(1865~1918) 、伯希和及日本汉学家内藤虎次郎等人有所交往,因而学术见闻较广,掌握资料独多,堪称近代金石学家中的集大成者。他以一人一家之力,广泛收集各种新发现的文物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研究,为许多方面的研究提供可贵的资料,作出有益的贡献。
  甲骨文的搜集与研究  罗振玉是最初在甲骨学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他从1906年着手搜集甲骨,总数近20000片,成为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1910年所著《殷商贞卜文字考》,首先考定甲骨出土地安阳小屯为殷墟,并正确地判明甲骨属“殷室王朝的遗物”。随后,编成《殷虚书契前编》(1912)、《殷虚书契菁华》(1914)、《殷虚书契后编》(1916)、《殷虚书契续编》(1933)四书,共收甲骨5000余片,是殷墟正式发掘前零星出土甲骨的最重要集录。罗氏所著《殷虚书契考释》一书,1915年初印本释字485个,1927年增订本释字561个,在该书中并且提出“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研究方法,主张考释文字应注意卜辞辞句的通读和分类,这在甲骨学研究初期是一大进步。
  金石铭刻和古器物资料的汇编  罗振玉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整理出版工作。以金文为主的铭刻资料有:《秦金石刻辞》(1914)、《殷文存》(1917);1930~1934年又命其第五子罗福颐助编《贞松堂集古遗文》十六卷、《补遗》及《续编》各三卷(三书均摹写石印)。罗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书是《三代吉金文存》(二十卷,1937)。该书仍由罗福颐助编,共二十卷,集录罗氏家藏商周金文拓本4831器,按照器类和字数编列,资料丰富,印刷较工,又易于翻检,数十年来为金文研究者所必备。缺点是书中没有图像、释文和著录说明,参阅有所不便。
  罗振玉所编各类器物图录为数颇多,除《殷虚古器物图录》(1916)、《郼草堂吉金图》(1917)和《贞松堂吉金图》(1935)外,对于古器物范、古明器、古镜、瓦当、玺印、封泥、符牌、钞币、刑徒墓砖、买地券等物,都曾先后编印专集。罗氏还按地区汇编石刻资料,主要有《昭陵碑录》、《唐三家碑录》、《西陲石刻录》、《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六朝墓志菁华》、《海外贞珉录》和《三韩冢墓遗文》,以及芒洛、东都、邺下、中州、襄阳、广陵、吴中、山左等冢墓遗文(墓志)等。
  汉晋简牍和敦煌遗书的印行  罗振玉根据沙畹提供的、1906~1908年英国的A.斯坦因在甘肃敦煌和新疆罗布淖尔等地盗掘的汉晋简牍资料,与王国维合著《流沙坠简》(1914),是为中国近代学者研究简牍的开端。他还根据伯希和提供的所窃敦煌石室遗书的照片,进行整理、校勘,陆续影印出版,有《鸣沙石室佚书》(1913),收书18种;《鸣沙石室遗书续编》(1917)、收书4种,均为宋以后已佚之书;《鸣沙石室古籍丛残》(1917),收书30种,有今本可相对照。这差不多已包括敦煌遗书中的最重要部分。其详细校订的题跋文字,大都又见于《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卷下。此外,罗振玉还于1908和1922年两度抢救内阁大库档案,集资回收,租屋整理,使大批珍贵的明清史料免遭毁灭。他的其他论著和序跋文字多篇,先后汇集为《永丰乡人稿》、《辽居杂著》及《贞松老人遗稿》。
  参考书目
 甘孺辑述:《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年谱),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张舜徽:考古学者罗振玉对整理文化遗产的贡献,《中国史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8: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