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丹
释义 Zhɑo Dɑn
赵丹(1915~1980)(卷名:电影)

  中国电影演员。祖籍山东肥城。原名赵凤翱。1915年 6月27日生,1980年10月10日卒于北京。父亲开设一家影剧院,使他从小受到电影、戏曲和话剧的熏陶。中学时代,曾与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等组织小小剧社,演出过一些进步话剧。中学毕业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专攻山水画,并参加美专剧团、新地剧社、拓声剧社,到工厂、街头演出抗日救亡剧目,参与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活动。此时改名赵丹。1932年,在无声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个纨袴子弟,从此成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员,先后参加演出了《上海二十四小时》(1933)、《时代的儿女》(1933)、《到西北去》(1934)、《女儿经》(1934)、《青春线》(1934)、《乡愁》(1934)、《落花时节》(1935)、《夜来香》(1935)、《小玲子》(1936)、《清明时节》(1936)等20多部影片,显露艺术才华。随后,在《十字街头》(1936,见彩图)和《马路天使》(1937,见彩图)中成功的表演,奠定了他表演艺术风格的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抗日救亡演剧三队深入民众,宣传抗日,并在1939年参加演出了《中华儿女》。1939年6月以后,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投入监狱达 5年之久。1945年回到上海,参加演出了《遥远的爱》(1947)和《幸福狂想曲》(1947),并导演了一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利用抗战胜利进行掠夺的影片《衣锦荣归》。1948年以后,在昆仑影业公司先后参加演出了《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乌鸦与麻雀》等影片。其中《乌鸦与麻雀》里肖老板的塑造,是赵丹表演艺术趋于成熟的明显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在《为了和平》(1956)、《李时珍》(1956)、《海魂》(1957)、《林则徐》(1959)、《聂耳》(1959)、《风流人物数今朝》(1960)、《烈火中永生》(1965)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并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青山恋》。这些影片中的李时珍、聂耳、林则徐、许云峰等形像的塑造,代表了中国50~6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水平,使赵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文化大革命”期间,赵丹深受“四人帮”一伙的残酷迫害和打击,再次被监禁5年之久。粉碎“四人帮”后,他热情地为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讲授表演艺术课程,并担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的《鉴真东渡》的艺术顾问。他不顾身患重病,于1979年完成《银幕形像创造》和《地狱之门》等著作。在近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赵丹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为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大量书画作品受到中国书画界的珍视,《赵丹书画选》已于1982年出版。
  赵丹曾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