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商代墓葬 |
释义 | Shangdai muzang 商代墓葬(卷名:考古学) 公元前17世纪,成汤灭夏,中国历史进入商代,至前11世纪帝辛失国,历时500余年。在商王朝统治区域内及各方国均发现大量墓葬,经科学发掘的目前已达数千座。这些发现为研究商墓的分期、葬俗,商代社会生活、阶级关系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分期与分布 商代墓葬可分为早、中、晚3期,偃师二里头遗址上层、郑州二里冈和安阳殷墟的墓葬,分别是各期具有代表性的遗存。商代早期墓葬除偃师二里头外,在洛阳东干沟,郑州上街、洛达庙,陕县七里铺,夏县东下冯等地都有发现,总数超过百座,但以二里头的数量最多。商代中期墓葬在郑州商城、辉县琉璃阁(见琉璃阁商墓)、藁城台西遗址、黄陂盘龙城遗址均有发现,数量也不下一、二百座。商代晚期墓葬在河南辉县、罗山,河北邢台,山东益都,山西石楼,江西清江等数十个地点都有发现,而以安阳殷墟数量最多,总数不下1800座。 形制与葬俗 各地的商代墓葬,绝大多数都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以木质的棺或棺椁为葬具,葬式多为仰身直肢,一般都有随葬品。大、中型墓多用青铜礼器、玉器、货贝等随葬,小型墓则用陶器和货贝。中、晚期墓中殉人(狗)和人祭之风大盛。墓底多有腰坑。 已发现的早商墓葬多为长2米、宽不足1米的小型墓,随葬的陶器少则1件,多则20余件。中型墓棺椁齐备,都已被盗,有的墓中仍残留有铜爵、铜戈、铜戚和玉钺、玉戈等。商代中期墓葬与早商墓葬基本一致,但中型墓发现较多,一般都有青铜礼器和兵器等随葬,随葬礼器数量3~7件不等,有的还有殉人。晚商墓葬中有商王陵寝,也有中小贵族墓,还有大量平民小墓。侯家庄商王陵区占地10余万平方米,已发掘出13座大墓和1400多个祭祀坑。妇好墓所在的小屯村西北地可能是又一处王室墓地。孝民屯南的殷墟西区和大司空村及后冈附近则发现了晚商时期的族墓地。此外,在罗山蟒张后李、藁城台西、益都苏埠屯等地,也发现了方国或地方贵族的墓地。 商代晚期墓中带墓道的大墓,依形制和墓道数量又可分为亞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3种:①亞字形大墓,在安阳侯家庄王陵区发现8座,益都苏埠屯发现2座(见苏埠屯商墓)。墓室的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墓道,墓道多呈斜坡状,一般以南墓道最长。这些墓中,有的墓室与椁室也作亞字形;有的墓室和椁室呈方形;有的墓室作长方形或方形,椁室为亞字形。墓中有为数可观的殉人和人牲,少数殉死者且有木棺和随葬品,大概是墓主人的亲信和姬妾。这些大墓都已被盗,但仍出有青铜、白陶、玉器、金叶等各种劫余的随葬品,有的还是罕见的珍品。②中字形墓。在墓室南北两端各有一条墓道。在安阳殷墟发现7座,辉县琉璃阁发现1座。这种墓也有人殉、人牲和马坑等。殉人中有的也有木棺和随葬品。这些大墓的随葬品有铜礼器、兵器、工具、玉石器和白陶等。③甲字形墓。多在墓室的南边有一条墓道,这种墓葬在殷墟发现7座,罗山蟒张发现1座,不过后者墓道在北边,比较少见。墓主人有棺椁,并有殉人。但墓的规模和殉人数量都不如前两种大型墓。传出“司母戊”鼎的墓即属此类。 商代晚期为数众多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也有大小之别。大者如妇好墓,葬具有棺有椁,下有腰坑,两壁有龛,墓中殉16人,且随葬大批铜、玉及骨、石、牙器等。稍小者虽也棺椁俱备,但殉人多不超过10人,一般随葬铜礼器10余件,此外还有兵器、陶器、玉器等。小墓为数最多,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以木棺为葬具,有腰坑,有的有壁龛,以陶器和少量货贝为随葬品,无殉人,基本上不放铜礼器,有的甚至无随葬品。各地商代遗址中还有一些墓圹很窄或无圹的人骨架,多无葬具和随葬品,有的留有捆绑痕迹,有的身首异处或有斩割痕迹。此外,在居址附近常常有儿童墓葬,多以陶器作葬具,无随葬品,也没有专门的墓地。 随葬品 商代小型墓葬以陶器为主要随葬品。早期墓有鼎、豆、盆、罐、瓮、盘、觚、爵、盉、角等;中期墓则多用鬲、斝、簋、盆、罐、瓮等。早中期墓的陶器多为实用器。晚期墓有鬲、豆、罐、盂、簋、盘、觚、爵等,大多为明器。大、中型墓使用青铜器随葬。不过至今未发现早、中期的大型墓。早期的中型墓均被盗掘,已知青铜礼器仅爵一种,其他有戈、戚和镶嵌绿松石的兽面铜牌饰等(见彩图)。中期墓中青铜礼器有鼎、鬲、斝、盉、觚、爵、尊、盘等,盘龙城遗址的墓中,还出土了甗、、卣。此外还随葬有刀、锛、凿、斧、矛、戈、钺、镞等。中期墓铜礼器的表面多有兽面纹、夔纹、龟纹和圆圈纹、弦纹等装饰纹样。晚期的大、中型墓出土青铜器器类更多。礼器除中期已有的外,还有瓿、方彝、盂、斗、罍等。妇好墓中还出有偶方彝、三联甗、鸮尊、四足觥、方尊、方壶、方斝等(见彩图)。工具武器类有铲、刀、锛、凿、戈、矛、钺、镞等。此外还出现了3件或5件成编的铜铙以及弓形器、铜镜、匕。铜礼器的表面几乎都有装饰纹样,包括饕餮、夔、蝉、云雷、乳丁、蚕、蕉叶、四瓣花、圆涡等,有的还有2层或3层花纹。器表开始附加兽首装饰,有牛头、龙头、兽头、蛇等。有些铜器上有铭文,多1~4字,商末铜器有多至30字的,内容有族徽,父、祖名和作器原因等。 玉石器在商代贵族墓中也是常见的随葬品。早期墓中有钺、戈、柄形饰、璋等;中期墓中有璧、圭、璜等;晚期墓中则又有刀、豆、、觯、瓿、罍、磬等器具,妇好墓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雕成人物和各种动物形象的装饰艺术品。此外,各地的商代墓葬中还出有骨器、象牙器、铅器、白陶、原始瓷器、漆器和货贝、金饰等。漆器见有豆、盘等。货贝使用较普遍,一般用一枚至数枚,放在死者的口或手中,但也有在墓中大堆存放的,如妇好墓即出土6800余枚。 在商代晚期,商王和贵族死后还用车马陪葬。车为木制的,均双轮独辕,前有衡,后有轴。车厢放在辕与轴相交处之上,平面为长方形,四周有栏杆,后面留有供乘车者上下的缺口。马多用两匹,埋放在车辕两侧的浅槽之中。车马之上往往有青铜的附件和饰物,用于车上的有軎、轭饰,马饰具则有镳、当卢、节约等。有的车马还有玉、骨、蚌制的饰物。这种葬俗,反映了死者生前的生活情况。 中原以外的商代晚期墓中出土的青铜礼器大多与中原一致,但也有一些地方性特点。如山西石楼、保德等地出土的铃豆、铎形器、带铃觚、龙头觥、铃首剑、蛇首匕(见石楼铜器群),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出土的金臂钏、金耳环、金笄等,均为中原地区商墓所不见。 商墓反映的一些问题 各地发现的商代墓葬,为商代考古和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它们揭示了商代早、中、 晚3个时期的墓葬在形制、结构、葬具、葬俗等方面的一致性与各自的特点,反映了商文化发展的步伐。同时,墓葬的规模、随葬品的数量与组合、殉人的多少等,也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社会地位和礼制方面的问题。有学者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首先根据殷墟的墓葬材料,断定商代已经进入奴隶社会,这一结论已被越来越多的材料所证实。商墓中的大批随葬品,对研究商代铸铜、琢玉、制陶、牙雕、木工等工艺技术及商王国与各方国的关系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材料。 参考书目 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二本:《1001号大墓》,历史语言研究所,台北,196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1期。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