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龚自珍
释义 Gong Zizhen
龚自珍(1792~1841)(卷名:哲学)
  中国近代思想家。字璱人,号定盦,一名易简,字伯定,又名鞏祚。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 (1792.8.22)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他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从外祖父段玉裁学习文字学和汉学。由于受社会危机的刺激,他在青年时期即“贯串百家,究心经世之务”。后受清代经学家刘逢禄(1776~1829)等人影响,研究《公羊》“微言大义之学”。此外,他还从江铁君等人学佛,信奉天台宗。他26岁中举,后来屡次落第,到37岁才考中进士。在官场中他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职,都是“冷署闲曹”。道光十九年(1839)辞官回原籍。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二 (1841.9.26)卒于丹阳云阳书院。
  清朝封建统治到了嘉、道年间,已陷入严重危机。对此,龚自珍指出,这时的社会,表面上象是太平“盛世”,实际上是处于大乱将至的“衰世”,整个社会呈现出一幅“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可怕景象。他写诗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希望打破这个死气沉沉的局面。为了挽救当时的社会危机,龚自珍劝告统治者主动进行改革,说“一祖之法无不弊,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勍改革,孰若自改革”。建议在经济上按宗法关系分配田土,解决土地过分集中的问题,以缓和阶级矛盾;政治上改革一些弊政,以利于发挥官吏的积极性。龚自珍还曾积极支持林则徐反对外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侵略。
  龚自珍的哲学思想比较复杂,充满矛盾。他虽然批判了神秘的阴阳、五行说和天人感应说,认为天象皆有一定规律,但又相信天有意志,并肯定鬼神的存在;他强调“人”的作用,坚决否定“圣人”和天理创造和主宰世界的论调,但又错误地认为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人”自我创造的。在认识论上,他把“知”与“觉”截然分开,认为“知”是对客观具体事物的认识,是“有形”的,“觉”是先验的认识,是“无形”的。他批判先验的性善论,以为人性无善恶,善恶是后天环境造成的。这一思想,后来未能贯彻到底,而与“佛性”混为一谈。龚自珍注重《周易》的穷变通久论和《公羊》“三世”变易观,认为社会历史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或治世──衰世──乱世的轨道不断地变化的。但他把社会历史的变化只看作是“渐”变,而且是“初异中,中异终,终不异初”的单纯循环。他的整个宇宙观属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其中包含有若干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思想成分。
  龚自珍以“开风气”自任,对中国近代谋求改革的思想家有较大的影响。梁启超曾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
  龚自珍的著作辑成专集的,有自刻本《定盦文集》,吴刻本《定盦文集》、《续集》、《补》,朱刻本《定盦文集补编》,风雨楼本《定盦别集》,娟镜楼本《定盦遗著》,国学扶轮社本《定盦文集》、《续集》、《补编》、《补》、《拾遗》。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龚自珍全集》比较完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