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霜 |
释义 | shuang 霜(卷名: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 frost 地面或地物表面因散热而降温至 0°C以下时,附近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凝华在地面或地物表面上的白色晶体。大气水分在冷却的光滑面上凝华而结成霜的最高温度,称为霜点。 霜一般是六方晶系的冰的集合体,呈鳞状、针状、羽状或扇状,但也有无定形的。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辐射霜、平流辐射霜和洼地霜三种。 辐射霜形成于晴天有小风的夜晚,由于夜间地表辐射冷却而降温,多发生于平坦、开阔地带;平流辐射霜是由于冷平流、寒潮或冷锋过境后,气温大幅度下降,在晴天有小风的夜晚形成,这种由天气系统影响而形成的霜,面积一般都较大;洼地霜是由于坡地上的空气在夜间因辐射冷却,沿坡流入洼地(盆地、谷地)(见山谷风),并进一步辐射冷却,当温度低于霜点时而形成。由于洼地的地形具有夜间加剧辐射冷却的作用,所以洼地比开阔地出现霜的机会多,霜也较厚。 霜的出现,除须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外,还与地物的导热率、比热等性质有关。疏松的土地、屋顶、枯黄的草上、铁板上所结的霜都较光滑的道路或潮湿的土地为厚。 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称为初霜;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称为终霜。在出现初霜和终霜时,一般气温都较高,农作物正在生长,遇霜后,农作物往往遭受冻害,危害较大。霜冻是气温降到 0°C以下,引起植物冻害的现象。霜和霜冻是有区别的。有霜冻时可以有霜,也可以没有霜。在中国把前者称为白霜,后者称为黑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