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美国内战
释义 Meiguo Neizhɑn
美国内战(卷名:军事)
American Civil War
  1861~1865年,工业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美国北部诸州同发动叛乱的南部各蓄奴州之间的战争,亦称南北战争。南部为维护和扩大种植园奴隶制度而挑起战争;北部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废除奴隶制而战。


  战前10年,美国北部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残酷剥削黑奴劳动为基础的南部种植园经济制度极其腐朽,成为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招致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特别是工农大众和黑人奴隶的强烈反对。坚持奴隶制与反对奴隶制的两大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1860年,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候选人A.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使奴隶主占优势的民主党丧失了联邦政权。于是, 南部各蓄奴州相继退出联邦,于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推选J.戴维斯为“总统”,以蒙哥马利为“首都”(后迁至里士满),造成分裂的事实,同时征集10万志愿兵,积极备战。4月12日,南军炮击萨姆特要塞(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挑起战争。4月15日,林肯下令征集服役期为3个月的民兵7.5万名,镇压南部叛乱。随后他又宣布对南部沿海实行封锁。北部23个州,其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4,人口约2200万。南部11个州人口只有900万,其中奴隶就有350万以上。全国生产总值的75%、工业产量的90%、铁路线的70%集中在北部。但是,北部战争准备不足。在战争爆发时,只有陆军1.6万人,作战舰艇40余艘,南部虽有许多致命弱点,但拥有一批军事骨干,战略上享有内线作战的便利,并可望得到英法当局的援助,在战争前期占有优势。内战战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密西西比河流域。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华盛顿──里士满地区和以西的田纳西──密西西比河地区是主要战场。
  第一阶段(1861~1862)  林肯政府企图以积极进攻迅速镇压叛乱,恢复联邦统一。但实际执行的战略计划却是分散兵力、从陆地和海上对南部实行逐渐紧缩围困的消极计划(即“大蛇计划”)。行动不坚决,特别是不敢触犯奴隶制度,更不敢武装黑人,表明北部资产阶级害怕黑人起来革命。K.马克思说这一阶段的斗争是“根据宪法进行的战争”,而不是“以革命方式进行的战争”。南部则主动进攻,同时等待外援。在强大舆论压力下,林肯决定 7月21日在华盛顿与里士满之间的交通枢纽马纳萨斯地区决战(即第一次布尔河会战或第一次马纳萨斯会战),以图打通向里士满进军之路。结果,I.麦克道尔指挥的联邦军 3万人被P.G.T.博雷加德和J.E.约翰斯顿指挥的南军打败,向华盛顿溃退,损失惨重。前线的失利加剧了后方的阶级斗争,反革命分子活动猖狂。英国当局也图谋武装干涉。马纳萨斯的惨败,促使联邦国会授权林肯召集50万志愿兵(服役期为3年或到战争结束为止),并加强海军建设和军工生产。1862年初,林肯命令联邦陆、海军于 2月22日起发动全面攻势。在此以前,西战场的联邦军已经展开了军事行动,进展较顺利。 2月间,U.S.格兰特指挥的田纳西军团在联邦炮艇小舰队配合下,先后攻克田纳西河上的亨利堡和坎伯兰河上的多纳尔森堡。D.C.比尔指挥的俄亥俄军团也攻克坎伯兰河上的纳什维尔,迫使南军从密西西比河上的哥伦布撤退。3月,J.波普又在联邦小舰队支援下夺取密西西比河上的十号岛。格兰特则向田纳西河上的匹兹堡码头进军,4月6日,在夏洛与A.S.约翰斯顿指挥的南军遭遇。经两天激战,双方各损失1万余人。B.F.巴特勒指挥的联邦军在D.G.法拉格特舰队协同下,攻克南方战略要地──密西西比河口的新奥尔良。5月底,西部联邦军在H.W.哈勒克统一指挥下攻克科林斯,继而攻克密西西比河上重镇孟菲斯。这样,西部联邦军解放了整个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大部。同时密西西比河除维克斯堡以南一段之外,绝大部分已被联邦军打通。
  在东战场上,G.B.麦克莱伦指挥的联邦军主力波托马克军团(10万人)始则按兵不动,后来在各方压力下发动“半岛战局”(1862年3~7月),先从水路把军队运到詹姆斯河与约克河之间的半岛东端,继而沿半岛西进,夺取里士满。但麦克莱伦行动迟缓,致使南军预作准备。 在著名的“七天会战”(6月25日~7月1日)中,联邦军遭到R.E.李指挥的北弗吉尼亚军团的沉重打击,被迫退出半岛。李乘胜北上,8月底在第二次布尔河(马纳萨斯)会战中,打败联邦军新建立的弗吉尼亚军团(波普指挥),随后该军团同波托马克军团都奉命撤回华盛顿附近休整。李军团渡波托马克河继续北进,华盛顿告急。林肯令麦克莱伦率军迎战。9月安蒂特姆一役,李军团被阻,决定南撤。麦克莱伦再次按兵不动,使李军团得以顺利逃回南部。年底,A.E.伯恩赛德继麦克莱伦任波托马克军团司令,在弗雷德里克斯堡与李军团一战,损失1.2万余人。
  第二阶段(1863~1865) 战争形势和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强大压力要求林肯政府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1863年1月1日林肯正式发表《解放宣言》,宣布南部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均予解放。并采取一系列革命性措施,特别是颁布宅地法和决定武装黑人(整个战争期间黑人参军约45万人),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国会通过实行征兵法。清洗了军内暗藏的亲奴隶主分子,大胆提拔进步军官,加强了军队的指挥。从此战争进入了新阶段,但南部仍有发动进攻的力量。1863年3月初,J.胡克指挥的联邦军波托马克军团兵力增至13万余人,南军李军团只有6万人。但胡克指挥不力,4~5月钱瑟勒斯维尔一战,损失惨重。6月,李军团8.9万人攻入宾夕法尼亚州,北方再次告急。林肯令波托马克军团(12.2万人,G.G.米德接替胡克指挥)迎战。 7月初双方在葛底斯堡激战3天,联邦军取得歼敌2.8万余人的大捷,成为战争的转折点。南军转入防御。同时,西战场上格兰特攻克密西西比河下游重镇维克斯堡,俘敌约2万人。随后,防守密西西比河下游另一重镇哈得孙港的南军投降。至此,联邦军打通了整个密西西比河,“南部同盟”的西南部同东部被切断。11月,在西战场中部,联邦军坎伯兰军团(由俄亥俄军团改编而成)占领南部铁路交通枢纽查塔努加并击溃其外围的南军,从而取得向南进军的战略基地。1864年春,林肯任命格兰特为联邦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各军团;任命W.T.谢尔曼统一指挥西战区。格兰特和谢尔曼共同制定的新战略计划规定东西两战区对南部实施协调一致的打击:格兰特亲自指挥东战区主力波托马克军团,以歼灭李军团为主要目标,相机夺取里士满;谢尔曼则由西向东南横扫,深入敌后,占领佐治亚州,前出大西洋,对“南部同盟”的东部地区实施中间突破。4月底,格兰特率领12万余人南进(李军团只有6万余人),5月初渡拉皮丹河,进逼怀尔德尼斯;5 ~6月间,猛攻科尔德港,损失约5万余人,但几周内就得以补充。李军团损失约3万人,但南部人力物力濒于枯竭,补充困难。6月中旬,格兰特围攻里士满以南的彼得斯堡,双方相持数月。在此期间,李派J.A.厄尔利率1万余人奔袭华盛顿,格兰特则令P.H.谢里登率优势兵力前去围追堵截。在谢南多厄河谷之战(1864年8月~1865年3月)中,厄尔利全军覆没。西战区谢尔曼在查塔努加集结了10万余人(当面J.E.约翰斯顿指挥的南军6.2万人),于5月7日开始行动,首要目标是歼灭约翰斯顿,并夺取南部极为重要的工业交通中心亚特兰大。这是一场无后方作战。谢尔曼采取迂回战法,绕过南军设防阵地,除个别情况外不进行正面强攻。 南军节节退至亚特兰大。9月2日,谢尔曼占领亚特兰大。随即准备著名的“向海洋进军”,目标是佐治亚州沿海要地萨凡纳。他挑选精壮 6.2万人(其中有大批黑人),携带20天口粮,11月15日出发。为迷惑敌人,谢尔曼兵分两路,使南军判不明他的主攻方向,防不胜防。11月23日两路大军在米利奇维尔会合后继续东进。12月21日在海军配合下夺取萨凡纳。此役历时1个多月,长驱300多公里,沿途破坏了敌人的战争潜力,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将“南部同盟”的东部分割为两部分,为夺取最后胜利创造了极有利的态势,联邦军损失不足2200人。谢尔曼的进军,与K.马克思、F.恩格斯早在1862年提出的占领佐治亚、肢解南部的战略主张相吻合。此时,格兰特决定同谢尔曼一起围歼李军团。1865年初,谢尔曼挥师北进,直捣南、北卡罗来纳,威胁李军团的后方。格兰特也积极进攻(3月底格兰特直接指挥的联邦军达11.5万人,李军团5.2万人),4月3日,占领里士满。4月9日,李率残部2.8万人在阿波马托克斯投降。26日,J.E.约翰斯顿向谢尔曼投降。历时4年多的内战至此结束。战争第二阶段显示了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巨大威力。


  整个战争期间,估计联邦军死亡约36万人,南军死亡约25万人。战争前期联邦政府战略指导上的主要教训,一是不敢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二是采取了消极围困的错误方针,过高估计占领里士满的意义,迟迟不认识向南部要害佐治亚州进军的必要性。南部叛乱集团首领对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把希望寄托在不可靠的外援上。战争显示了近代工业的威力。双方军队都大量装备和使用了新式线膛武器,促进了散开队形、野战工事和步兵近迫作业的运用和发展。铁路和电报发挥了重大作用。装甲列车和装甲战舰广泛使用。以骑兵深入敌后实施远程奔袭成为常用的战术。大部队对敌后实施破坏性“经济战”,也是此次战争的一大特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