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芦荡火种
释义 ludɑng huozhong
《芦荡火种》(卷名:戏曲 曲艺)
  沪剧作品。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集体创作,文牧执笔。剧本原名《碧水红旗》,1960年改名《芦荡火种》,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演出。《芦荡火种》剧本于1964年出版。
  剧本取材崔左夫所写《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描写1939年秋,新四军某部转移,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留下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中共江苏省常熟县委员会委员陈天民,将掩护伤病员的任务交给地下联络员、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阿庆嫂把伤病员隐蔽在芦苇荡里。“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奎和教官刁德一暗中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勾结,进驻沙家浜,搜捕新四军伤病员。阿庆嫂按照地下党的指示,在沙老太、沙七龙的协助下,利用胡传奎与刁德一之间的矛盾,同敌人展开机智的斗争,保护了伤病员。郭建光等18人伤愈后,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利用胡传奎结婚的机会,乔装打扮,在阿庆嫂的接应下,一举歼灭敌人。


  沪剧《芦荡火种》以地下斗争为主线,通过《茶坊智斗》、《开方授计》等重要场子,塑造了阿庆嫂的形象,刻画她机智灵活、不卑不亢的性格和以茶馆老板娘身份为掩护,克服种种困难,战胜种种危险的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剧作还塑造了胡传奎、刁德一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反面人物形象。《芦荡坚持》一场则歌颂了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在饥饿、疾病等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与刁德一、胡传奎的恶毒阴谋作斗争的英雄气概。剧本情节紧凑,语言生动,并且发挥了沪剧唱做艺术的特点。丁是娥成功地扮演了剧中的主要人物阿庆嫂。(见彩图)


  1964年,北京京剧团把沪剧《芦荡火种》改编成京剧《芦荡火种》,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以后又改名为《沙家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