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道昭 |
释义 | Zheng Dɑozhɑo 郑道昭(?~516)(卷名:美术) 中国北魏书法家。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荥阳(今属河南省)人。少而好学,综览群言。初为中书学生,后为秘书郎、侍郎秘书丞、光州刺史等。善书法,初不甚有名。至清代中叶发现山东云峰山诸石刻,被包世臣、吴熙载等推重,遂成为后人学习北魏书体的范本。 《郑文公碑》为郑道昭的代表作。郑文公即其父郑羲,字幼。同样内容的碑刻有两处,称上、下碑。上碑在山东平度县天柱山,20行,行50字;下碑在山东掖县云峰山,51行,行29字。 两碑均为摩崖刻石,同刻于永平四年(511)。下碑较上碑字迹稍大,又较明晰完好,字势锋藏可寻,尤为学书者所重(见彩图)。其书运笔舒畅、方圆并用,字字安适。这些特点是由于他吸取了篆书的婉转流畅,隶书的精密宽博,草书的点画使转等优点而形成的。在北朝书法中别具一格。 关于云峰山刻石,宋赵明诚《金石录》已录其中数种。自包世臣盛赞之后,购求者日众,新发现也日多,至方若作《校碑随笔》时,已发现47种。主要分布在山东掖县的云峰山、太基山、斧山,平度县的天柱山,益都县(今青州市)的百峰山上。除《郑文公碑》外,著名的还有郑道昭《论经书诗》和其子郑述祖的《重登云峰山记》等。前者书法瘦劲俊丽,字体雄浑深厚。后者为郑述祖自撰并书,北齐河清三年(564)刻,隶书,字体方整, 书法遒劲雄厚,为郑述祖诸石刻中的代表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