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论语
释义 Lunyu
《论语》(卷名:哲学)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其中,间有孔子弟子的话。成书于战国初期。内容相当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例如,如何立身行事,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等。汉代人对该书多作为传,宋以后列为经。“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2000年中,一直是中国的初学必读书,流传很广,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有很大影响。
  《论语》传至西汉,有3种本子:①《鲁论语》,20篇;②《齐论语》,22篇,比《鲁论语》多《问王》、《知道》 2篇,其他20篇的章句颇多于《鲁论语》;③《古论语》,出于孔壁,21篇,有两篇《子张》,篇次与《齐论语》、《鲁论语》不同。成帝时,张禹本授《鲁论语》,并讲《齐论语》,称《张侯论》。至东汉末,郑玄就《鲁论语》篇章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为之作注,成为后世的流传本。后人为《论语》作注释的很多,主要有三国时期何晏《论语集解》,南朝皇侃《论语义疏》,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南宋朱熹《论语章句集注》等。中华书局1980年再版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颇便参考。
    


  《论语》主张“祭祀”鬼神,但却不语神,《先进》篇记载:弟子问“事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不止一次说过“知天命”。但又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关于“天命”,《论语》里没有正式说明。后代学者作了不同理解,或说是至上人格神的意旨,或说天指自然,命指自然之必然性。《论语》不少地方涉及认识论问题。《述而》、《为政》等篇记载孔子话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子罕》篇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认为知识源于经验和学习,因此,行事要避免主观臆断。《论语》中包含不少辩证法思想。书中记载,孔子对问孝、问仁、问政等等,都针对不同的对象作不同的回答,避免一概而论。又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过犹不及。”等等,注意到了同一事物中两个侧面之间的联系,力求避免偏向。伦理思想在《论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仁。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礼是贯彻仁的具体措施和目的。《里仁》篇记载,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的弟子曾子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所说的“仁”,基本含义是“爱人”;提倡爱人是为了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关系,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