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Shao
《韶》(卷名:音乐 舞蹈)
  中国古代乐曲。传说产生于舜时期(约公元前23世纪)的乐舞。亦称《箫韶》、《大韶》、《大》,约自夏代以后又称为《九招》、《九辩》及《九歌》。韶、、招在古代,是同字的异体;“九”在古代常用为极至的形容语,其义与《大韶》之“大”相同,并不一定与乐舞结构的数目有关。
  《韶》大致是宗教性的乐舞,在图腾祭典、巫祝仪式中使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韶》被赋予理想的神秘色彩。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为夏代的启自天上传来这个乐舞:“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开焉得始歌《九招》。”郭璞注:“皆天帝乐名也,开登天而窃以下用之也。”春秋时的吴季札于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 544)在鲁国看到这个乐舞,推崇至无以复加:“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左传·襄二十九年》)《论语·述而》所记孔子对《韶》的观感,使加于它的理想色彩达到最高点:“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韶》经历夏、商至周、秦,一直流传不绝,演变为各种形式,用于各种场合。如在奴隶社会萌芽阶段,夏启曾在他的淫佚享乐生活中,演奏《九辩》与《九歌》;周代的“雅乐”中,曾用《大》以祭四方之神,用《九》以祭周王的祖先(《周礼·春官·大司乐》);屈原所作的《九歌》则是用流传于南方的民间祭歌而作的新词,这是《韶》的一次较大程度的演变。
  秦、汉的宫廷中还保存着《韶》乐。汉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改名《文始》。这时可能还有周时的一些流风余韵。到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又更名为《大韶》,恐已名存实亡。隋、唐以后,直到明、清,宫廷典礼的“雅乐”中,一直保有与《韶》乐有关的曲目,如明、清两代的宫廷音乐中都有所谓《中和韶乐》,这些都是仿制品,徒有其名,与原始乐舞的《韶》已经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关联。由于《韶》曾被赋予各种理想色彩,所以后世常把这个名称用于更广泛的领域,用作理想的艺术之代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9: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