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食毛目 |
释义 | shimao mu 食毛目(卷名:生物学) Mallophaga 有翅亚纲的 1目。无翅、口器咀嚼式但多有特化的昆虫。在鸟兽体外寄生。本目昆虫俗称羽虱、鸟虱。全世界已知约有4500种和亚种。中国已记载有 120种。寄生于260多种哺乳动物和各种鸟类的羽毛或毛间,以宿生的羽毛、皮肤分泌物为食。 形态 本目昆虫体小,扁平,长0.5~10毫米。头大而扁;能活动。口器为特化的咀嚼式。有1对骨化很强的上颚。颚上有齿,用以刮取宿主羽毛和皮肤产物,并起固着在宿主羽毛上的作用。上颚着生的位置因亚目而异。钝角亚目的上颚呈水平位置,丝角亚目则呈垂直位置。下颚退化为单片状,着生在下唇两侧。钝角亚目的下颚须有4节;丝角亚目的下颚须消失。下唇须退化,食道有骨化很强的食道骨片。舌发达,有明显骨化的长形叉状构造,前端有1对卵圆形的叶片,称舌腺。复眼小或退化,无单眼。触角短小,3~5节,在钝角亚目中呈头状,隐藏在头侧的触角窝中;在丝角亚目中呈丝状,显露于外。 原始种类的羽虱,前、中、后胸3节分界明显;多数种类中、后胸2节愈合,分界不清。无翅。足短小,3对相似,跗节1~2节,具1~2爪,寄生于哺乳动物者有1爪,适于抓握、攀爬和步行。胸部气门位于腹侧。腹部11节,因1、2节或8、9节常彼此愈合,可见的仅有8~9节,腹部3~8节有气孔,无尾须。雌、雄性生殖孔均开口于体臂内陷而成的腔室中。雌虫无产卵器,雄虫的阳茎结构复杂,变化多样,是鉴别种的主要特征之一。 习性 渐变态。卵单产,粘附于宿主的鸟兽羽、毛的基部,2~4天孵化、若虫有3个龄期,约3周后达成虫期。若虫外形与成虫相似,仅体形大小、皮肤骨化和生殖器官发育的程度有所不同。常1年多代,且世代重叠。 本目昆虫终生栖息于宿主体上,一般脱离宿主2~3小时或至多2~3天即死亡。羽虱的传播一般是通过宿主间的接触,偶有附着在虱蝇等寄生性昆虫上来完成。 一般对宿主均是专一性的,不同种群的鸟类常具有不同羽虱的种类。宿主体上的生态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决定了羽虱的分布。每种鸟类上发现的羽虱从 2种到10多种,一般有5种,各自占据一定的小生境。在不同小生境中生活的羽虱,其形态、习性也有差异。 鸟类因受地理分布、自然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进化速度较快。食毛目昆虫由于适应宿主的小生境,所需食物、温度和湿度(存在于宿主体表)比较稳定,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它们的影响也比对宿主的影响小,所以演化速度较慢。一般来说,同一种的鸟虱限定在一种宿主上,有时虽然在同一种宿主上发现原发生的和次生性的种类,这也是由于宿主在进化过程中不同时期发生的现象。通过对食毛目分类系统的研究,可进一步确定鸟类种级、属级、甚至科级的亲缘关系。如树鸭鸟虱均寄生在和树鸭属亲缘关系较近的鸟类上。黑雁属、鸽雁属、雁属和雪雁属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是由于都有黑雁鸟虱寄生而得到证实的。 分类 根据食毛目昆虫头部的形状、触角和口器的构造、跗爪的数目,下分钝角亚目(Amblycera)(图1、图2)、丝角亚目(Ischnocera)和象虱亚目 (Rhynchophthirina)3个亚目,包括14个科,300余属。钝角亚目的种类多寄生在宿主全身各部,如吐绶鸡羽虱能刺破宿主的皮肤,吸取其血液。丝角亚目的种类通常固着在宿主的头、颈、翅和背部的羽毛间,在寄生数量多的时候,常引致宿主羽毛脱落,焦躁不安,饮食减退,体重减轻,易染疾病。这是养禽业的重要害虫。 常见的主要科有:①短角鸟虱科,种类多,分布广,野生鸟类和家禽多有寄生。触角4节,端节膨大,具2爪。其中鸡虱和吐绶鸡虱为害严重。 鸡虱体小、 雄虫体长1.7~1.9毫米,雌虫1.8~2.1毫米。头部有赤褐色斑纹。主要寄生在鸡、珍珠鸡、鸭等家禽的羽轴上,以羽毛和皮肤分泌物为食。严重时使宿主不得安宁,发育停止。吐绶鸡虱体较长,雄虫长2.7~3毫米,雌虫2.9~3.3毫米。主要为害吐绶鸡。吐绶鸡虱大量孳生时,在1只鸡身上能采到8000只。②长角鸟虱科,食毛目中最大的一种。几乎在各种陆栖和水栖鸟类中都有寄生,是为害野生鸟类和家禽的重要害虫。本科种类的触角5节,丝状,爪2个。主要有长角鸡虱,体细长、头部在触角前呈半圆形,两性触角不同,雄虫触角第1节很大,第3节有1角状突起,主要为害家鸡和雉等。其他有大圆鸡鸟虱,体宽腹圆,长3~4毫米。两性触角相似,雄虫的第3节无角状突起。细鸭鸟虱体长形,长2.5~3.5毫米,头圆锥形,主要为害鸭类。长鸽虱体长1.9~2.5毫米。头细长,唇基背前缘有2对粗刺。两性触角不同,雄虫的第1节扩大,第3节端部呈角状突起,主要侵袭家鸽。③兽鸟虱科,触角3节,跗爪1个,寄生于哺乳动物,主要为害家畜。常见种有牛鸟虱寄生在牛的颈、肩和尾根处。 体长1.5毫米。淡红色,腹部有一横斑,体表被短毛。两性触角相似,雌虫唇基前缘中央稍凹陷,马鸟虱寄生在马身上,体长1.6~2毫米。两性触角不同,雄虫第1节甚膨大。前后胸长宽相等,腹部卵形,背部有暗红色横带。绵羊鸟虱寄生在羊身上。两性触角不同。腹部有侧板。犬鸟虱寄生在狗身上,体长1.2~1.4毫米。触角两性不同,雄虫触角比头短。腹部有 6对气孔。主要为害狗等犬科动物。猫鸟虱寄生在猫身上,体长1~1.2毫米,头呈三角形,唇基前缘有一凹陷。腹部有3对气孔。雄虫触角第2节比基节长。象虱亚目的象鸟虱寄生在非洲象和亚洲象身上,其头向前延伸成吻状,犹如象鼻,端部为口器。触角丝状,5节。 防治 本目昆虫是寄生于鸟兽体外的害虫,尤以鸟类受害最重,常造成养禽业的经济损失。一般采用沙浴法防治,将细沙和烟草粉混合,放入鸡舍附近有阳光处的木箱内,鸡在箱内沙浴,可驱杀羽毛间的鸟虱。用鱼藤粉、除虫菊粉或氟化钠粉等撒在宿主羽毛间,也很有效。在鸡舍内用石灰硫磺合剂消毒,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鸟虱能否传播疾病,目前所知尚少,据报道,一些鸟虱是褐雨燕丝虫病、狗丝虫病和狗绦虫病的中间宿主。此外,尚曾从鸟虱上分离出一种东方马脊髓炎病毒。 参考书目 蔡邦华:《昆虫分类学》,上册,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195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