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庸
释义 zhongyong
中庸(卷名:政治学)
  中国儒家的政治道德和哲学范畴。它是儒家的哲学思想,也是儒家推崇的一种道德素养和一种待人处事的准则,同样是儒家主张的重要施政方法。
  宋代朱熹曾为“中庸”作注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取不偏之意;庸,取不变之义;中庸,恰好是“正”与“常”的意思。正常就是保护中正,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过火和不及都是儒家所反对的,孔丘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中庸就是恰到好处,即指事物的最佳状态。
  中庸的标准是礼, 孔丘对此曾有一个界定。 他说“礼所以制中也”(《礼记·仲尼燕居》),又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事举其中”(《左传·哀公十一年》)。他认为一切严格按照礼来行事,就是中庸。
  儒家把中庸看作是天地万物所遵循的原则。强调“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儒家把中庸看成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孔丘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他认为只有君子才具有中庸的美德,而小人则是反中庸的。
  北宋的程颐、程颢十分推崇《中庸》,南宋朱熹曾作《中庸章句》,并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封建经典和官方为知识分子指定的必读的教科书。
  中庸之道对维护封建秩序起了重要作用。它教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引导人们自觉地按照封建制度的要求“各正其分,各得其理”(《朱子语类》卷六十八),以形成心理上的平衡。这种平衡虽有利于社会安定,但却常常使人陷于保守状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