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尼拉
释义 Manila
马尼拉(卷名:世界地理)
Manila
  菲律宾首都, 最大港口和经济、文化中心。 又名“小吕宋”。位于吕宋岛马尼拉湾东岸,跨巴石河南北两岸。市区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172.6万;大马尼拉都市区(包括郊区)面积920平方公里,人口640.6万(1983)。
  城市坐落在低平的巴石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27℃,年温差小。年降水量200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6~11月。
  16世纪初期,为穆斯林聚居地区。1571年西班牙人在此建立城堡,设总督府,开始殖民统治。16世纪后,商业不断发展,曾一度成为东方和美洲间进行自由贸易的中心和著名的商港,手工业也随之兴起。1898年美、西战争后,马尼拉又成为美国在菲律宾的统治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占领。1946年菲律宾独立后,成为菲律宾首都。工商业不断发展,特别是60年代后期以来,现代化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业迅速发展。全中 1/3的工业集中于此,主要有纺织、印刷、食品加工、制药、油漆、卷烟、肥皂、机械、汽车装配等。


  马尼拉港分为两部分,河口以北的北港,专供国内航运的船只装卸货物,有7个码头可供使用,并拥有少量的大型仓库,通过铁路与区外连接。河口以南的南港,是对外贸易的国际港,周围有防波堤,有200米宽的水道供船只进出。港内水深,有4座商用码头,可同时停泊10多艘大船。马尼拉港承担了全国进口货物的85%和出口货物的20%。
  全市分14个区,计河北7个区,河南6个区以及河口港口区。巴石河以北的圣尼古拉斯、圣克罗斯、比农多和基波区,总面积只有2.3平方公里,是马尼拉的主要商业金融中心和工业集中地;桑帕洛区是大学区,历史上著名的圣·汤姆斯大学以及其他著名大学都设在这里;圣米格尔区为总统府所在地;米萨大道上坐落着菲律宾总统官邸马拉卡南宫和国家行政机构等;沿北岸的通多区为贫民区,居住拥挤,多小型商店。河南的因特拉穆罗斯区,是马尼拉的旧城区,以16世纪的圣奥古斯丁教堂、旧城墙和圣地亚哥城堡遗迹而闻名;南面的埃尔米塔、马拉特、帕科、潘达坎和圣安娜为住宅区,著名的长达10公里的罗哈斯大道,沿着马尼拉湾由南向北直通通多区,两旁绿树成荫,矗立着现代化的旅馆、饭店。巴石河口南北为港口区。新兴工业正向郊区发展,北面的马拉翁和纳沃塔斯、奥万多和波洛,正发展成制造业中心,并有少量化学、卷烟、炼钢和化妆品工厂。马拉翁和纳沃塔斯还是马尼拉的商品鱼集散中心。拉斯皮尼亚斯是重要的制盐中心。
  马尼拉是亚洲重要的旅游中心之一。市区风景秀丽,多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丰富,每年接待大量游客,是菲律宾外汇收入的来源之一。
  全国20多所大学有11所设在马尼拉及其附近地区,大学生占全国的 3/4。还有科学研究机构、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见彩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7:02